初审编辑:陈平平
责任编辑:张丽
海报新闻记者 贾小亿 日照报道
萧梁事业雕龙迹,空听霜钟报定林。
在山东日照莒县城西,有山名浮来。浮来山三峰环抱处,有一座居高临下的古刹,门额悬有“定林寺”巨匾。在门左的石碑上,镌刻着“刘勰故居”四个字。艺苑之秘宝《文心雕龙》与山东的不解之缘,便源自这座古刹。
赵贤杰 摄
何以雕龙
在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文心雕龙》是一座里程碑。
鲁迅先生曾将它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经周秦两汉积累,达到一个高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文学理论的探索其风正盛,自建安年间,单篇及成册的文学理论专著相继出现。从曹丕、曹植的《典论·论文》《与杨德祖书》,到陆机的《文赋》,李充的《翰林论》,均各有千秋。但成体系且全面的著作始终空缺,直至南朝梁时期,《文心雕龙》问世。
这部“体大思精”的著作,分上、下编,总计十卷五十篇。上编除《原道》《宗经》等五篇带有绪论性质外,其他如《明诗》《诠赋》诸篇,着重论述各体作品的特征和历史演变,分类相从,条理明晰。下篇《神思》《体性》《风骨》《通变》《时序》《物色》《知音》诸篇,探讨创作、批评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文学和时代的关系。
这部后来居上的文学理论著作,论述古今文体,阐明各文体的源流特征,讨论创作修辞,真正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开我国文学理论先河。自隋唐以来,《文心雕龙》誉声盈卷,注家蜂起。虽不至“洛阳纸贵”,但也吸引了一批研究者,形成“龙学”。而这部著作的诞生地,自然也备受历代学者关注。
校经定林寺
《南史》《梁书》均记载,刘勰为“东莞莒人”。“东莞莒”,即为现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莒县浮来山上,有寺名定林,《中国名胜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中,(山东省·莒县·定林寺)条下刊载:“刘勰,字彦和,原籍东莞莒(今属山东)人。所撰《文心雕龙》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晚年出家,法号慧地,栖息定林寺以终。寺前巨石上镌刻‘象山树’三篆字,落款‘隐士慧地题’,传为刘勰书。新中国成立后建六角飞檐碑亭保护。1962年,为纪念《文心雕龙》成书1460周年,郭沫若题名‘文心亭’‘校经楼’,并署额勒石以志。”
莒县浮来山上的定林寺,即为刘勰著书处,这一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流。
近年来,学者勘误称建康(今南京)钟山名刹上定林寺方为刘勰校经处。莒县的定林寺,并非《文心雕龙》的诞生地。
赵贤杰 摄
虽众说纷纭,但作为刘勰故乡的莒县,仍与《文心雕龙》有解不开的渊源。
《文心雕龙》十卷五十篇,观照古今,纵论文学。将道与文、情与采、志与气、真与奇、华与实、风与骨、隐与秀、通与变、因与革,“擘肌分理,唯务折衷”。视角宏大,且周密严谨,既面面俱到,又切中肯綮,真正做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观其文,字里行间既有黄海万顷碧波的广袤浩瀚,亦可见浮来山三峰围拱的流畅连绵。莒县定林寺或许并非刘勰“雕龙”之处,但这片故土山水中,切切实实滋养了他的“文心”,铸成了书中的“文贵风骨”。
文人与江山
无论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还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乌衣巷,文人与江山,向来是相互成就,密不可分。正如郁达夫所言,江山也需文人捧,刘勰的《文心雕龙》,也让莒县的浮来山,颇得历代文人青眼。
商周老树,南朝古刹,隋唐庙庵,认为此地定林寺为刘勰著书处的并非郭沫若一人,浮来山上被历代文人所咏颂的也并非定林寺一景。清泉峡,仙书石,怪石峪,喌鸡岩,银杏树,莒子墓,以及与刘勰密不可分的定林寺与校经楼。因《文心雕龙》而闻名的浮来山,也凭借秀美风光与厚重人文让慕名而来的学者折服,留下数百篇溢美辞赋。
赵贤杰 摄
文章千古事,金风又一秋。刘勰以文心雕龙之处是在此定林或彼定林,或许难有定论。但莒县的定林寺,因刘勰而蜚声远近,也在代代文人的访学中,被赋予独特的文化价值。数百载岁月更迭,人们不断为这座古刹,这座灵山注入新的文思,日积月累,代代传承中,凝结成一个文化符号。
秋风又起,与校经楼相望的千年银杏再添年轮。灿灿黄叶下碑文林立,古刹悠然。枝叶扶疏外,这座承载千年人文的名山,也在静待新的笔触,在三峰围拱间落下新墨。
初审编辑:陈平平
责任编辑:张丽
深秋时节,我们的大自然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色彩变得丰富起来,景色美不胜收。在这样的时节,赏秋景短途周末游成为了出行的新趋势,让上班族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详细]
随着秋季的到来,五彩斑斓的树叶开始在各地展现出她们的魅力。在山东日照市的莒县浮来山,有一棵被誉为“ 中国最美古银杏 ”的千年树王。现在,这棵树正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刻。[详细]
细数舌尖上的美味,最难忘的还是与亲朋好友围坐一桌,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说到火锅江湖,大多数人脑海里涌现出来的词一定有“麻辣”二字,但这家开在日照的火锅店却是反其道而行,以“鲜汤”为主打,不似川渝系的麻辣猛攻,一碗热汤下肚暖胃又暖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