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zhuangyuanyuan
编者按:
“炼器者,匠也。” 新的时代赋予了“工匠”新的定义,“匠”不再局限于传统手工艺人以及狭隘的“工”的范畴。在藏龙卧虎的民间,在每一个或传统或新兴,或主流或陌生的行业领域,在每一个平凡无奇的工作岗位,都散落着不平凡的乡土灵魂匠人,以一心,尽一事,毕一生。
近日,由日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大众网日照频道主办的“匠人·匠艺·匠心”——探访“日照乡土工匠”系列活动已正式拉开序幕。
日照大众网记者对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了走访了解,挖掘人物背后的奇闻趣事,以生动形象的图、文、视频形式进行了报道。
本期,我们走进日照匠人制琴能手郭秀明。
郭秀明在拉自己制作的京胡
每一把琴都需要耐心打磨
郭秀明是日照市两城街道安家三村手工制琴传承人,今年60岁,从1976年初中毕业到现在,正式做琴已经42年了。
郭秀明的家是日照农村最常见的庄户院儿,几乎这个家里的一大半儿地都堆着制作民族乐器的材料。院落的天井中放置着手工制琴的各种设备,俨然一个开放的工作间,而在屋里则摆放着各种成品、半成品的手工琴。
据郭秀明讲述,他从小到大天天看着父亲做琴,就慢慢产生了一种兴趣,在上学期间,周末节假日就帮着父亲做琴。制作的民族乐器也是多种,有坠琴、二胡、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板胡、低胡等。
从外表看,这些乐器的结构很简单,但做一把好琴却不简单。如今,随着工厂批量化的生产,并且手工制琴的工序十分繁琐,坚持手工制琴的手艺人越来越少。现在的郭秀明,说自己手工做一把好琴得需要近两个周。
“一把琴包括琴筒、琴皮、琴杆、琴轴、弓、琴弦等,成品的好坏跟木料的选择关系很大,黑檀木、紫檀木和红木都是制作琴的最佳原材料。”郭秀明偏爱印度小叶紫檀和明清老红木。制作坠琴的琴杆时,他用的材料是几节红木。郭秀明先借用电刨子做出木料基本的尺寸,但机器毕竟是死的,在这最“粗糙”的过程中,还是要靠郭秀明运用多年的经验去手工校正。
之后便是手工活了,一位好的制琴大师必是一位好的木匠。郭秀明拿出跟随了自己多年的木刨子,刨出的刨花见证了郭秀明的手艺,这是工厂的机器做出不来的。木料经过反复的打磨刨平,被郭秀明刷上胶之后粘合固定在一起,固定的过程则需要一天一夜。
用木料拼成了一把琴杆的大体轮廓,就需要郭秀明的各种家伙什大显身手了。划线,钻孔,锯去多余的木料,用凿子一点点凿出一把琴头的造型,耐心的反反复复的刨平打磨,最初的木料竟如此听话,变成了精致悦目的艺术品。
琴筒是决定音色好坏的因素之一。谈到蒙皮这个步骤时,郭秀明的脸上自豪之意顿显。“最重要的是这个皮,皮会影响整把琴拉出来的音色,好多人都想来学怎么蒙皮,这是有独门诀窍的。”郭秀明说,一把好的二胡就像一个出色的戏剧演员,演绎出来的曲子充满韵味。郭秀明说自己蒙皮使用的材料也大有讲究,就拿现在常做的坠琴、二胡和京胡来说,也是选用整张蟒蛇皮、蛇皮最好的位置。
用木材手工制作的乐器工艺复杂,既要懂木艺,还要懂音律,现在愿意学习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一传统手艺的传承问题成了他的一块“心病”。而郭秀明也表示,自己继承了父亲的这门手艺,一定要从用料到做工方面细致的做好每一把琴,这样自己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手艺和良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zhuangyuanyuan
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强港,交通怎么干?近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部门获悉,2019年,日照市交通运输局将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牢牢树立“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水平、以项目论作风、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的体制优势,当好服务港口的“店小...[详细]
近日,日照市教育局公布了2018年度市级幼儿园名单,山海天申报的6所市级园全部顺利通过验收,达标率100%,山海天学前教育再上新台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