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日照乡村之美:瞧!马家峪子有群“农民上班族” 两份收入带公休

2019-07-22 11:51: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陈平平 王旭东 韩文轩

山脚下的果蔬种植

大棚里种植火红的柿子 

阿姨们手里忙着大棚里的活计 

马家峪子村特色现代化蔬菜大棚 

葡萄沐浴着阳光 

热带植物观光大棚

日子好比天天十五月月年 

用毛笔授粉授得好 

走进森林,享受热带植物 

马成京老两口带着孙子在家门口乘凉

  编者按:

  为充分展示日照广大农村的美丽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乡风家教,聚焦脱贫攻坚战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展示日照市建市30年来,农村发生的可喜变化,大众网日照频道开展了“发现日照乡村之美”系列采访,集中展示一批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古老乡风文明、绵长家风民俗、多彩自然风光的日照乡村。

  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6月14日讯(记者 陈平平 王旭东 见习记者 韩文轩)“用毛笔描比小喷壶还好使,授粉授得好,柿子才能长得好。”65岁的王远秀和老姐妹们说叨着,手里忙着大棚里的活计,嘴角眉梢笑意盈盈。她们现在有了一个新名片:“农民上班族”。

  30多年来,王远秀和村里的其他人一样,守着自家的半亩薄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下来收入千把块。2017年,村里引进了玉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她把自家土地全部流转出去,老两口没事就来打零工。

  村民上班还在家门口,一天8小时,逢年过节有假期。除了60元/天或100元/天的固定收入,年底村民还能拿分红。

  这里就是日照市岚山区中楼镇马家峪子村,三面环山一面水,山区、库区,积贫积弱,2014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210户639名贫困人口,占了村民总数的1/3还要多。半数以上的村民选择背井离乡,踏上外出打工之路,剩下老弱病残惨淡度日。

  可脱贫、扶贫这条路,从来不怕苦和累。2017年,在村支书马德政的带领下,村民们不挖“地矿”挖“脑矿”,把185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产业园,发展起现代特色生态农业,20个现代化蔬菜大棚、2个热带植物观光大棚拔地而起。每年,玉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供给20余万的土地流转费。

  当年,马家峪子村还发展了塑胶制品加工、光伏发电、盛安水产,3个扶贫项目收益10余万元。村里保留承包权、盘活经营权,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变成拿着租金和工资的“上班族”。

  有了产业赚了钱,如何分又成了一个新问题。马德政介绍,村里成立了扶贫理事会,不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而是根据贫困程度、有无劳动能力等情况将贫困户分成ABC三个等级,重贫多发、轻贫少发、均衡带动。收益的30%用于村公益事业及贫困临时救助,70%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

  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短短2年时间,村民人均收入从2000元/年,变成了4530元/年,收入翻了番。2018年年底,马家峪子村639名贫困人口全部成功脱贫,摘掉了背负5年之久的“穷帽子”。

  “俺们村当家的当得好,张口就能吃上米和面,日子好比‘天天十五月月年’。”年过古稀的马成京是村里的A级特困户,从阎王殿里走了两遭,他说“要不是村里政策好,我恐怕早就爬不起来了。”老人竖起大拇指,他说这些年村里的变化,老少爷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说不出半点不如意。

  村民腰里钱袋子鼓起来,腰杆子也渐渐挺起来。马家峪子村再也不是十里八村笑话的穷窝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