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新闻

高考改变人生③姚志刚:八十年代的县高考状元

来源:大众网   作者:赵洪芝   2016-06-08 09:06:00

  又是一年高考时,山东省56.8万考生奔赴考场。高考曾记录下关于青春、理想的故事,这场改变无数人人生轨迹的大考,再次勾起了许多人难忘的回忆。2016年夏季高考,日照大众网推出“高考改变人生”系列报道,通过不同年代人物与高考的故事,向大家他们展示不一样的高考及人生。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工程学院副教授姚志刚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工程学院副教授姚志刚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大众网日照66日讯记者 赵洪芝)关于“高考”,一个年代、一个印记,但唯一不变的是“高考”转折点对于人生的难忘回忆。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在随后的两年里,“老三届”( 6667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占据高考大军,浩浩荡荡开启中国高考新进程。1980年,中国的高考恢复平静,迎来了新一届高中毕业生大军。

年代印记:高考前需“预考”

姚志刚是山东省莒南县人,曾经以莒南县理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如今就职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工程学院,已是参加工作32年的老一辈教师。今年高考在即, 940万考生如千军万马过独木舟,姚志刚回忆起80年代的高考情形,依然激动万分。

“我们那个年代刚好完成了老三届学生高考高峰,全国高考已经步入了正常的轨道,但是那时候我们参加高考之前需要预考。”1980年高考之前,市级相关部门会确定预选名额统一组织考试,合格者才能参加高考,从某种意义上讲,预考相当于一次小高考。

当时,“预考”是在参加高考考生突然增多的背景下提出的战略,实施后为高考节省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但是却让很多学生连接触高考的机会都没有。

社会理想:为“吃上大馒头”而努力奋斗

没有复习资料、没有试题、没有鼓励,1980年,姚志刚成为备考生,在信息极度不畅通的年代,这批学生根本无法找到复习资料,后来凭借着老师的关系,利用书信跟其他学校进行试题交流,甚至拿到民国时期的试题都如获至宝。

后来,有位亲戚从各种渠道处获得一本试题,借给姚志刚学习了一周,这本资料像“血液”一般流通至每条血脉,而在当时,不仅是姚志刚,每个学生都在拼命的学习,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学。

姚志刚说,上学的群体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民,高考成功的考生便完成了从“农民”到“国家干部”公家人的身份转变,意味着吃上了大馒头。八十年代,为“吃上大馒头”而奋斗,成为众考生的理想,也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关于高考:家长漠然 学生激情

如今,“高考”性质未变,但社会地位有了明显变化。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关注为“高考”贴上了标签,营养餐、减压操、交警护航……姚志刚说,八十年代,“高考”只受到考生本人的重视,对于家长来说根本无暇顾及。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进入繁忙时期,每个人都匆匆上班、下班,几乎没有休息日,整个社会都走在快节奏中,家长无暇照顾孩子的生活,甚至不会对孩子说亲昵的话语,考的上就支持,考不上也不会有太多失落。

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学生了削尖了脑袋汲取文化的血液,利用各种途径学习、充电,那是一个为自己而学、为改变人生而学的年代,如果自己不拼命,改变人生的重要机会将会错过,后悔莫及。

八十年代,中国的高考时间还在7789三天,正是最热的时段,但是考生们不会介意环境因素,响铃之后涌入考场,分五科进行高考答题,每科一百分,共计五百分。

残酷现实:高考成绩揭红榜 名落孙山者回乡务农

成绩录取跟如今一样,同样是填报志愿,等待录取,因为心高气傲,姚志刚第一志愿填报了复旦大学,当年复旦大学在山东录取名额却只有两人,考取428分总成绩的他最终被山东大学生物专业调剂录取。

没有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每到出高考成绩时,大街小巷重要位置都会贴满红色榜单,挤满了前来看榜的学生,如果看到名字,有学生会禁不住激动落泪,落榜者则会黯然离去,要么选择复习重考,要么回乡务农,没有别的选择。

后来,姚志刚进入山东大学后,才意识到曾经的“夜郎自大”,与其他省市级考生相比,深感自己见识太少、差距太大,这也影响了他后来一直不断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用几年的学习换来一生幸福,没有再划算的账目。

如今,姚志刚已经教书育人几十载,凭借着专业技能和钻研成果,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无数的荣誉,为日照的水产养殖事业做出了源源不断的社会贡献,但是对于学习,他永远保持鼓励态度,“一定不要因为短时利益而放弃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学习的这几天可能决定一辈子的幸福。”姚志刚说。

 

相关链接:

高考改变人生①:周茂德和他经历的“另一种高考”

高考改变人生②王振华:上过名校的80后村书记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李雪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