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徐汉栋:任职村已成为第二故乡
来源:大众网 2014-04-21 16:20:00
大众网日照4月18日讯(记者 崔维成)2012年4月,有1154名村民的莒县小店镇吕东村迎来了年轻的“第一书记”徐汉栋。修水库、建水厂、硬化道路、整理农田……村民们都没有想到,两年来,这位毕业后一直坐办公室的80后,让村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入村一个月走遍田间地头 提出发展规划
到吕东村工作第一个月,徐汉栋就走遍了全村的山水林田路,采取走村入户、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村情民意,吃透了吕东村的基本情况。
作为水利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徐汉栋非常关心村里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他将村里所有的水利工程逐个勘察了两遍,并结合村民诉求,草拟了《吕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调研报告》,详细地分析了村中水利状况,并了解了全村人口状况、收入来源,就连在外打工的人数也进行了统计。他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吕东村两年发展规划》,逐步理清了促进吕东村发展的工作思路。
记者看到,这份《吕东村两年发展规划》长达17页,里边对基层组织建设、水利建设、社区改造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规划。
讲话有条理,思路清晰,做事有规划,这是徐汉栋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争取上级资金670余万元 全村农田实现升级
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徐汉栋帮村子争取了8个项目,累计争取上级投资约670多万元,将农田升级,提升了村中的农业水平。其中,新建一座水库,增加蓄水20多万方,保障了农村发展用水和防洪安全;成功争取市级土地整理项目,将土地进行了综合整治;争取自压节水灌溉项目,利用新建水库的水源搞好田间配套节水灌溉设施,通过整地配水,打造高标准农田。
以水利、土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以‘输血’式帮扶,促进了‘造血’式发展”。
在新建水库下游的节水灌溉和土地整理项目区内有300余亩土地,村里决定进行流转,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于是,徐汉栋开始了招商之路。
听说本村有一个“苗圃大王”在临沂种植苗圃,徐汉栋和村委干部就跑到临沂找他,计划回请这位“能人”租赁承包这块土地搞苗圃基地,如果能实现的话,村集体年可增收5至8万元,村民每亩地年可增收2至3万元。
今年年初,联合周边四个村正式启动了社区建设,目前新建7座居民楼已全部封顶,其中涉及吕东村两座,完成投资600多万元。该村顺利完成社区通街21户拆迁安置赔偿等工作,未发生一例上访。徐汉栋还争取资金80多万元,为新建社区配套建设集中供水水厂,并向周边村庄辐射。
徐汉栋到村任职以来,日照市水利局主要领导到村现场办公9次,其他局领导到村走访、帮助开展工作近30人次,每年中秋、春节分别对老党员、困难户进行了入户慰问走访。
入村两年学到很多 与村民结下友谊
硬化社区主路和社区服务中心广场、新建交通桥一座、新建农家书屋……吕东村处处留下了徐汉栋的足迹。
“我到吕东村是去学习的。”徐汉栋告诉记者,他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对农村缺乏深入的了解。他到村任职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与镇、村干部一起摸爬滚打,自身思想得到升华。他从乡镇领导干部和村干部身上学到了很多灵活的工作方法和心系群众、依靠群众、正视现实、敢想敢干的开拓精神精神;在基层水利工作人员身上学到了更贴合实际的专业知识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农民群众身上学到了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勤劳勇敢的淳朴品质。
在村工作时,徐汉栋经常和村民唠唠家常,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真正把自己融入到父老乡亲中去。通过两年来的任职工作,他与村里的老少爷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大家伙对我的深情厚意,那朴实的面孔、善意的笑容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吕东村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徐汉栋说。
责任编辑:zhuangyuan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