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腾:跑项目拉资金 "以私谋公"为村民办实事
来源:大众网 2014-04-17 16:47:00
在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汪家庄子村社区服务中心,第一书记徐腾(右)与村里的老党员董家斌拉家常。
5月份,“第一书记”徐腾将回到自己原本的工作岗位上,他将这两年驻村的经历定义为“良心活”。两年来,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他合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跑项目拉资金为汪家庄子村建起了900多平方米的社区大楼和文化广场;建成了幼儿园和24小时综合医疗服务的医疗中心;调整土地、发展新品种果园70多亩,建起了苹果合作社……总协调资金100多万元。
摆正自己的位置 多为村民办实事
徐腾是日照日报社的一名工作人员。2012年5月份按照组织部统一安排,被选派到高兴镇汪家庄子村任“第一书记”。作为一个出身在干部家庭、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的记者,尽管搞了10多年农村新闻报道,驻村之初他也感觉出了不适应。
总想干大事,可跑来跑去总觉得自己飘着,跟村民也不交心,这是他开始的感受。后来有两件小事改变了他与村民的关系,一是到村民家不再带自己的不锈钢水杯,从村民手中接过茶碗喝水;二是遇上村民主动伸手握手,不管对方是满手土还是修拖拉机一手油。
“首先从放下架子做起,把任职村作为第二故乡”。认识到这一点后,他主动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既来之,则入乡随俗。
高兴镇汪家庄子是一个有200多户,600多口人的自然行政村。刚到村后就征询了村支部书记的意见,积极向报社领导反映,争取了3万元的化肥,解决了村民播种花生和茶园施肥的问题。村民宋爱兰住在山上,也领到了2袋化肥,高兴地说“报社给群众办了一件实事”。从这件事开始,徐腾慢慢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大家感到“第一书记”是来办实事的。
凭借人脉关系跑项目和资金
到村里一段时间后,徐腾认识到从报社到村里必须实现角色的变换,特别是汪家庄子村集体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那么跑项目和资金就成为面临着的实质性问题。一开始也觉得磨不开面子,但心里一想这是为群众和集体的利益,一股底气和正气促成了他“磨厚脸子、跑软腿子”的座右铭。
之前,该村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了200亩新品种果园。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这片苹果园如何赢得上级部门的支持,特别是资金的扶持,关系到果园产业做大做强的方向。同时,镇党委、政府决定让汪家庄子村建服务社区,资金来源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
对此,徐腾仍然凭借着当记者时的人脉关系,与村支部书记一同到处“跑关系”。针对一些冷眼和歧视,他心中有个信念,不管别人怎样对待,只要能为村里跑来资金和项目,“脸皮再厚三圈”也值。二年下来,徐腾和村支部书记共跑市直和岚山区有关部门30多次,共记2000多公里,协调资金累计100多万元。其中还积极争取报社出资5万多元,为村里购置了书橱、瓷瓦、压水泵,租赁车辆拉老党员观看日照城建设和考察先进村等。
同时,帮助村里建起了苹果合作社,并把200新品种苹果提前运作为华和投资担保公司的物质保障基地,正着手创建汪家庄子村现代农业苹果采摘园和全国生态文明村。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