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村“第一书记”杨林:时刻把百姓利益放心上
来源:大众网 2014-04-11 15:29:00
帮助村民在老院里植树
带领村民将流转出的土地套上院墙
大众网日照4月11日讯(记者 郑云歌)“第一书记”杨林,时刻把百姓利益放心上。在他挂职的两年里,不但改变了村里脏乱差的旧面貌,还实现了平均分配承包地,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各种问题。本着“让绝大多数百姓满意”的原则,杨林真正让百姓得到了实惠,取得了村民的认可。
下大力气改变村容村貌
杨林初到沈家村时,由于村支部班子薄弱,村“两委”更换频繁,村内不可避免的存在脏乱差的情况,杨林下定决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破旧、到处漏雨的村委大院修建成村民文化大院。经过更换屋顶、门窗和新建会议室、阅览室,村民们有了新的活动场所,晚上村民们还会聚集到大院里跳舞锻炼,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院。
随后,杨林注意到村西的一条臭水沟,由于附近村民都向里面倒垃圾,这里常年发出刺鼻的臭味,村民们对此也是意见诸多。“臭水沟稍微整治一下就可以变成村里的小公园,“杨林找来挖掘机将臭水汪整成了一个长方形,又在周围栽上了垂柳花卉,同时在村内主要路口设立了垃圾箱,实行垃圾统一运送,解决了丢放垃圾的问题,原先的臭水沟也成了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杨林的努力下,投资12万余元的481米三条村内硬化街道、大街两侧的法桐和银杏树以及路边36盏路灯让如今的沈家村变了模样,“村村通”道路还修建了排水沟,再没了夏天积水冬天结冰的问题,村民们纷纷夸赞,“这第一书记真是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
群众利益无小事
在沈家村挂职第一书记的日子里,杨林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了解村情民意,由于大多数村民白天外出干活,杨林都是等到天黑时才敲开他们家的门,每天晚上走访完已是夜深人静。
驻村不久,杨林听说村口小桥两侧没有护栏,夜晚多次发生村民骑车掉下桥的事,就带领村“两委”在桥两侧修建了护栏。村民沈正在外打工时不幸触电身亡,家中留下一岁多的孩子,杨林带头捐款,并多次为其提供法律咨询,最后赔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2012年雨季,村民张兴的房后积满了水,墙体出现裂缝,张兴又是残疾人,万一房屋倒塌,后果不堪设想。杨林连续三次到他家附近查看水情,发现排水不畅的原因是邻村修路时将排水管铺高了,杨林就协调邻村书记找来挖掘机,把路挖开,将排水管又落下十公分,积水顺利排出,险情得到解除。
像这样的事,在杨林挂职期间可以说数都数不过来,“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是让他迅速取得民心的原因。村里的一些困难户是杨林及其所在的日照市检察院重点帮扶的对象,四十多岁的村民沈瑞成因为事故而变成植物人,因为违反计划生育,他的小儿子到了上学年纪却难进校门,杨林为此奔走协调,最终让孩子顺利的进了学校。同时,检察院也多次为沈家及其他困难户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在经济上予以帮扶。
全村实行均钱均地
沈家村原有耕地500余亩,自2008年以来,有三家企业征用土地400余亩后人均耕地不足二分,有村民向杨林反映,村里有四五十户村民一点地也没有了,而个别户的承包地占到了五六亩,多年来不交承包费,并套了院墙。
杨林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到,企业租的四百亩口粮田每年按双千斤粮食的当年度市场价补偿给村里。有的户十多年来添了人口没添地,如果还按照原来的地亩数分钱的确不公平,为了公平分配这些土地租赁费,就需要把剩下的150亩地也按人口平分。
2012年冬天,杨林带领村“两委”成员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田地里伐树5000余棵,为下一年的分地打下了基础。分地这天,杨林从其他村请来了会计,负责抓阄和丈量土地、分地,最终村里每口人分得耕地和菜园地一分九。对于在承包地套了院落的村民,村委与他们签订承包合同,这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2013年,沈家村全村753口人首次实现按人口平均分钱分地,外人均耕地一分半、菜园4厘,人均土地租赁费1000元,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公平。“我们规定对平分的承包地实行动态管理,以后全村加减了人口还重新分,如果有企业用地就收回来,”杨林说,平均分承包地的做法在全市也属首创。
如今的沈家村,村容村貌整洁了,村民文化生活丰富了。走在大街上,每看到村里的一处变化,杨林都倍感欣慰,每听到群众的一声赞许,杨林都无比自豪。“希望换届后的社区干部会再接再厉,最终把沈家村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富裕的先进村,”杨林说。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