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最远”第一书记庄乾玉的两年帮扶记
来源:大众网 2014-04-10 10:35:00
庄乾玉与74岁的王增庆聊天
庄乾玉喜欢书法,闲暇之余喜欢作诗写词
庄乾玉通过协调为村子修上了路灯,并对道路进行了绿化
便民服务中心将拓展乡村诊所、健身中心等设施,绿化完成后会更加漂亮
大众网日照4月7日讯(记者 张希嘉 实习生 冷亚男)他从未在农村生活过一天,但在下派的两年里将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建设得有模有样。他每一周只回一次家,将要离开时,村民难舍落泪。他叫庄乾玉,是日照市住建委下派到莒县姜家庄村的“第一书记”。2012年6月份被下派到该村的他,近日马上要回到市区开始新的工作。今年3月,记者走进姜家庄村,了解这两年里发生的故事。
自称“最远第一书记” 生活落差曾令其迷茫
姜家庄村,属于日照市莒县的碁山镇。这个村子在地理位置已靠近莒县的较北端,在采访前,记者特地了解了一下,姜家庄村应该是本届“第一书记”下派到的离市区最远的乡村。因此,在记者见到庄乾玉时,他也自称是日照最远的“第一书记”。用庄乾玉的话说,年近40岁的他在当“第一书记”之前,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一天,但下派的两年,是他印象最深的时光。
4月3日上午,庄乾玉的引领下,一行人耗费了两个多小时才来到了姜家庄村,但仅花了十几分钟就大体地逛了一圈村子。记者看到,姜家庄村并不大,村子东边的地势较平,种着庄稼,西边则有个小山岭,旁边是一汪大池塘。在村头,新修建的便民服务中心很抢眼,跟村里略微破旧的房屋形成鲜明的对比。与便民服务中心的广场相同的是,村里的“主干道”十分干净,并不像传统的农村土路。一些留守的老头和老太太则倚在墙边晒着太阳闲聊,显得十分安逸。有趣的是,姜家庄村的大姓并不是“姜”,而是“高”。
“记得来报到的那天,花了好几个小时才从市区赶到村子,一看到村子的模样,心一下子就凉了,总觉得这两年够我受的了。”庄乾玉告诉记者,在2012年6月刚到姜家庄村时,从未体验过农家生活的他,确实经历了一段迷茫期,但几天后,他的内心开始发生变化。
“当时的条件很艰苦,由于村集体没钱,原先村里的主要路口安过的一两盏白炽灯,自从被顽童石头打破后再没亮过。我记得晚上开完会从村委办公室出来,漆黑一片,开的车都找不到了。”庄乾玉说,进村的第一周,虽然生活条件上的落差让他很苦恼,但他依然坚持不断地观察,在考虑能为这里的村民做些什么。
让村民喝上自来水 整治环境把农村变成社区
“刚来的第一周,我走访了大部分群众,发现这个村是镇上少数没有吃上自来水的村子。很多老年人啊,就靠着河边挑水。我听说腿脚实在不好的甚至喝雨水,这太让人吃惊了。”庄乾玉对记者说,他发现吃水问题是目前村民的第一大难题,当他看到年过花甲的老人提着水桶、挪着步到河边挑水的时候,他下定决心要做点什么。于是,“新官上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解决饮水问题。
据庄乾玉介绍,在发现问题后,他马上将相关情况汇报了日照市住建委的相关领导,并且加班加点的开会,商讨设计方案。一周以内,通过发挥住建委的自身帮扶优势,投资了10万余元,安排专业安装队伍为该村安装上了自来水,并且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安装到家。
“当时监测发现,这里的水质相当于矿泉水的水质。通水当天,很多老人都落下眼泪,那个场景确实也把我感动了。”庄乾玉说。
在得到村民的认可和信任后,庄乾玉设计了一系列的方案开始改善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修路灯,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铺硬路,解决了村内土路的状况。修水库,解决农民种植灌溉的难处。建便民服务中心,解决村民生活、学习、娱乐、就医的种种不变。
“一切都是按照社区化设计的,市建委领导们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还亲自来村里帮扶工作。其实有些村民根本不知道官大官小,但只要有人去照顾他,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他们就很感动,很感激。”庄乾玉说,在日照市住建委的帮扶下,姜家庄村一天一个样的变化着,这种变化让他自豪。
相关新闻:
讲述春天的故事 本网“第一书记”系列采访启动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