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第四实验小学:打造微信“小平台” 成就学习“大梦想”

2020-05-05 10:23: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李庆彬 张锡超

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5月7日讯(通讯员 李庆彬 张锡超)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停课不停学”工作。特别是2月11日针对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教育部发言人强调:“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

1月27日起,莒县第四实验小学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大量原创内容,构建起了晨诵课程、整本书共读课程、创意写作课程、电影课程四位一体的乐真读写课程,营造了浓厚的居家学习氛围。

晨诵课程,唤醒美好的心灵感触

学校精选童诗制作了陈嵩课程,先后选送了《谁,踩着云梯》《我们在雨中登山》《这条路》等12次晨诵,收到了学生写绘作品5000余份,激发了学生兴趣;更通过晨诵这一带有仪式感的学习形式,提升了其责任感。当学校得知二年级七班学生许开澜的父亲许振伟作为援鄂医疗队成员前往抗疫一线时,学校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县医院及许开澜一家,搜集了许振伟的资料,并将其融入了晨诵《我们在雨中登山》中,使很多学生深受触动,坚定了长大后做一番事业的决心。

整本书共读,积聚真实的情感体验

延期开学期间,学校发起了整本书共读活动。以二年级为例,学校选择了金波的《一起长大的玩具》。学校专门挑选了普通话较好的同学进行了文章朗读的录制,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读书或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本书的学习。比如兔儿爷、泥泥狗等玩具离孩子生活较远,就在公众号里加上必要的图画、文字注释,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文末,再加上几个说写练习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目前,学校已推送整本书阅读课程8期,引导孩子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时,努力实现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的有机统一。 

创意写作,流泻真实的表达欲望

唯有大量积累和大量练习,才能使学生习作从“厚积”到“薄发”。为此,学校将公众号变成习作发表平台,暂时代替了校园学生刊物。两个月来,学校共收到学生习作1300余篇,通过专题习作、班级专刊、个人佳作欣赏等方式推送学生习作达300余篇,大大提升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同时,每次学校都精心编写一段点评,对学生进行肯定,进一步激发其表达的欲望。目前,学校先后推送了家乡的风俗习惯、我们的植物朋友、我的成长故事等专题,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让学生对于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思考。

电影课程,铸就成长的前行力量

居家学习期间,学生们总是处于“卧室—客厅—书房—餐厅”的一日游状态,为此学校精选了一批优秀动画短片,通过“视频+影评”的方式利用周末推送,通过休闲的方式调整孩子的生活,从而保持其新一周学习的强烈欲望。如在推送《神奇飞书》时,通过课程告诉学生们任何困难都不可怕,包括疫情,终将过去;只有走入阅读,人才会不断成长;文化可以传承,阅读绝不可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平可心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