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民生 促发展 莒县陵阳街道开展2020年畜牧春防工作

2020-04-23 09:01: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田艳

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423日讯(通讯员 田艳)为切实做好2020年春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有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保障全街道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近日陵阳街道早谋划、早起步,组织畜牧兽医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加强疫情监控管理,确保春防实效。春防期间兽医站工作人员按照“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的要求,严格坚持“应免尽免、不留空当”原则,走村入户对养殖户家中的家畜、家禽进行口蹄疫开展免疫注射,填发动物免疫证明,切实做到不漏一村一户、不漏一户一畜、不漏一畜一针、不漏一针一量,确保免疫率达到100%

全方位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流行病学调查。强化疫情巡查,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突出做好养殖密集区、种畜禽场和屠宰场等重点场所的防疫监管。采取到村到户、分片到人的方式充分压实各级责任,对辖区范围内的养殖大户做好宣传引导,让其认识到春防工作的重要性,督促其建立台账填写告知书,消毒、注射疫苗,并做好登记,促进畜牧业春防工作有效推进。

严格操作规范,做到科学免疫。对猪牛羊口蹄疫、禽流感、羊小反刍兽疫、牛羊布病等对人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病,对防疫要求较高,需穿戴隔离服、戴口罩、护目镜、手套,散养户需集中到指定地点,大户到养殖场所免疫,免疫前先消毒,结束后再次消毒。

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保障生猪生产恢复。坚持处置疫情原则不动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不动摇,实现非洲猪瘟疫情不反弹的最低目标,对非洲猪瘟疫情实行全部排查,特别是养殖、屠宰、交易、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实行全覆盖。对全街道196家生猪养殖场户的13000多头生猪每周排查一次。

截止目前,全街道共免疫生猪3600头,牛羊5200只,禽类210000余只,全街道消毒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

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保障生猪生产持续恢复 

当前,生猪生产呈现良好的恢复势头,随着生猪生产快速恢复,整体生物安全水平有所降低,疫情风险也随之增大。特别是当前正值动物疫病高发的春季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务必坚持防控工作方针不动摇、坚持处置疫情原则不动摇、坚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不动摇,确保实现非洲猪瘟疫情不反弹的最低目标,最大程度地降低非洲猪瘟疫情对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影响。

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一是提升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着力抓好养猪场(户)特别是种猪场和规模猪场防疫监管。二是强化餐厨废弃物管控,严禁使用餐厨废弃物饲喂生猪。三是强化疫情监测排查,严格核查非洲猪瘟疫情举报线索,依法依规报告和处置疫情,及时足额兑付强制扑杀补助经费。四是强化生猪屠宰环节监管,落实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屠宰企业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和派驻官方兽医制度,打击私屠滥宰、屠宰贩卖病死猪等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强化生猪调运监管,落实准调制度,完善产地检疫流程,保证生猪及其产品流通。六是推进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七是严力打击生猪非法交易行为。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落实属地和工作责任,严格监管,依法依规取缔非法交易市场,打击处理违法交易运输等行为,强化源头市场管理。

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一是落实属地责任。各乡镇街道要明确责任,建立集中收集的运行管理和使用工作机制。指派专人负责,做好辖区内病死动物收储点的病死动物统计、收集以及收点接收、运输、消毒环节等全过程监管。加大对病死动物收储设施的使用、维护等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病死动物收储点的日常运转。二是签订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责任书。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村庄、养殖场户、病死动物收储点等责任共担机制,并建立健全无害化处理档案。对不按责任书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养殖场户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三是通过乡镇街道、社区、村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层层压实责任,并列入乡镇村庄考核内容,及时组织或安排基层部门加大镇域内病死畜禽巡查力度,对发现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及时安排人员快速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病死动物随意抛弃现象,严厉打击乱丢弃病死动物及其产品违法行为,实行追踪问责制并追溯根源依法处理。

保障生猪生产持续恢复。一是稳定生猪生产规模。依法增养补栏,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养猪场适度发展,夯实生猪基础产能。提升家禽、牛羊兔等草食动物替代品生产能力。二是加快生猪产能提升。加强规模养猪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标准化改造升级,大力推广应用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继续实施规模养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项目。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养猪场提振养殖信心,适时增养补栏。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教育群众不信谣、不传谣。

强化措施,做好其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强化畜禽集中免疫。按照“应免尽免,不留空挡”的要求,层层落实防疫责任,确保免疫率达到100%。做好检查督导考核工作,列入乡镇村庄考核内容。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流行病学调查。强化疫情巡查,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突出做好养殖密集区、种畜禽场和屠宰场等重点场所的防疫监管。对非洲猪瘟疫情要实行全部排查,特别是养殖、屠宰、交易、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实行全覆盖要落实生猪养殖经营者的防疫主体责任。要严格实行疫情“零”报告制度和重大动物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做到有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突出疫病综合防控。按照“内防外堵,确保无疫”的防控目标,全面推行以“消毒打基础、免疫抓关键、检疫作保障、检测看效果、管理促规范”的“五位一体”防控管理模式和活禽市场“每日一清洗、每周一消毒、每月一休市、每夜零存栏”监管制度,形成完善、科学、有效、可行的防控措施。在全县建立60个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点,并定期对疫情监测报告员进行技术培训,为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安全肉提供基础性保障。

强化档案标识管理。严格按照《山东省免疫无口蹄疫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建设方案》要求,健全相关档案材料,确保工作痕迹可追可查。充分调动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动物防疫安全协管员等基层防疫力量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养殖场(户)的监督和指导,强化可追溯体系建设,做到畜禽免疫率、挂标率达到100%,确保上市产品“有据可查”,问题产品“有源可溯”。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动物疫情应急网,乡镇街道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要成立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工作专门队伍,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机制、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同时,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资金拨付到位、物资储备到位、队伍组织到位、培训演练到位、统筹谋划到位。对不按规定储备应急物资,影响和延误疫情处置的,要依法依纪依规进行严肃问责和追责。

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控。对布病疫苗强制免疫,全县除奶牛外,所有牛羊全部进行强制免疫。要继续推进种畜场、奶牛场、规模养羊场的布病净化,全面推进牲畜布病净化示范场创建。此外,要统筹兼顾,全盘谋划,做好结核病、狂犬病等其他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

抓好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实行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落实检疫申报制度,严格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严厉打击逃避检疫、违规出证等行为;加强生猪运输车辆监管,严格落实运输车辆备案、消毒制度;严格落实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检疫审批管理,规范审批程序和标准;要切实做好外引(过境)易感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督,严禁非洲猪瘟疫区内的相关易感动物和动物产品调出,严禁高风险区内的生猪(包括种猪)和未经高温处理的生猪产品调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查处不合格或来历不明无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猪肉产品。继续加强四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有奖举报制度,发动群众提供违法线索,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山东省免疫无口蹄疫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建设方案》要求,持续做好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督、档案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做好“无疫省”创建和无疫区日常维持工作。同时,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鼓励建设不同形式的生物安全隔离区。

推动发展订单养殖。探索相关模式,发展订单畜牧业,依托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搭建养殖场户、养殖合作社与屠宰企业沟通渠道,以提高养殖者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

落实责任,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长效机制

责任落实要到位。国务院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负责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改革后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任务,将防疫、检疫相关责任层层落实到部门、乡镇街道、到场、到户、到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谁出问题谁负责。

经费保障要到位。各乡镇街道要按照防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需要,认真落实防控经费。每个乡镇街道年拨付防控经费不低于4万元,要保障对村级消毒经费的落实。建立稳定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并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所需的消毒、检测、预防、控制、扑灭、免疫副反应处置、应急物资储备等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宣传指导要到位。大力宣传科学预防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实现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同时加强培训指导,加大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升生猪养殖、经营、屠宰、无害化处理、生猪经纪人等相关从业人员自主防范意识,提高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准确识别、早期报告和规范应对的能力。

信息统计要到位。对疫苗调拨、使用和免疫情况实行月报告制度;集中免疫期间,对免疫进度实行周报制度;各乡镇街道要全面掌握本区域的养殖情况,负责免疫信息收集统计工作,及时准确报道有关信息和数据。同时,对辖区内的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反馈,确保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情况。

联防联控要到位。各级各部门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做到信息互联互通、措施协调联动,形成防控合力。特别是发现人畜共患病时,要力争做到“三同时”,即同时到达现场、同时开展监测排查、同时开展应急处置,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

夯实队伍,构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人才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防疫员队伍建设,夯实动物防疫基础。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制度的意见》,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政府购买项目服务的方式,建立一支基层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队伍。各级各部门要重视防疫队伍的建设,保障工作经费,为确保全县动物防疫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专业的人才技术支撑。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处突快反能力。各级各部门要及时调整、充实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人员,不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大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足额储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资。制定严格的应急值守制度,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各项准备。

加强疫病检测培训,提高疫病监测预警能力。要加强疫病检测人员业务技术能力和实际检测水平提升,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强化技术培训,扎实地做好疫病监测工作。切实加强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和结果运用,强化预警预报,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平可心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