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这群公路人! 退伍不褪色彰显英雄本色

2020-08-01 14:10:4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范奉雪 日照报道

  有这么一群人,在部队,穿上军装,他们是保家卫国的铁血战士。在日照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也有一群义无反顾的公路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退役军人。

  “以质量求生存”,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兵还是公路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出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风采,为建设通往幸福的道路提供坚强的保障。

  庄自标:退伍不褪色 扶贫战场再攻坚

  “我们村现在产业搞起来了,路也修好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这都要感谢我们的庄书记。”谈起村里来的这个“牛书记”,日照市莒县桑园镇大土门村的村民难掩脸上的喜悦之情。

  2018年8月3日,退伍15年的庄自标,成为市级下派驻村帮扶干部的一员,从此,踏上了他扶贫工作的新征程。

  没硬化道路,没正规村委办公场所,没有休闲娱乐场所……看到摆在眼前的一系列问题,庄子标下定决心,一定给村民一个好的未来。

  作为扶贫“小白”,千头万绪,庄自标决定从零开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凝聚班子的“向心力”,明确村“两委”职责,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就这样,村“两委”的关系理顺了,村里的风气也正了,大家抱成团,拧成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鲜艳的党旗在大土门村脱贫攻坚的上空高高飘扬。

  为彻底改变大土门村基础设施,庄自标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把村里的路修了,村委会重修了,村里的危房也给重建了,村里的容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此外,为了最大化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建设了村里文化广场、图书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强。为帮助村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庄自标先后多次为村上谋思路、跑项目,他根据大土门村地域条件,大力发展芋头、小米、地瓜等农作物种植,并在今年5月份成立了芋涧生活农业种植合作社,并引入电商营销模式,搭建电商平台,直接带动了全村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当初既然来了,就得扛起肩上的重任,把这个‘家’当好。”两年多来,庄自标把自己当成了大土门村的一份子,用自己的真心,为老百姓干着实事。“当过兵,又是党员,就得为老百姓服务。”庄自标说。

  秦佩良:退伍不褪色 危难之时亮军人本色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同时也见证着一大批退伍军人用实际行动彰显“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本色,秦佩良就是其中一员。

  退伍10年的秦佩良,是日照公路建设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加入到“疫情阻击战”行列中去。

  数据核查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那段时间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汇总到秦佩良手中,每一项数据都经过他的仔细核查、认真汇总后报出。有时候一些紧急核查数据会在晚间下发,秦佩良也会一丝不苟地进行报送。“困是肯定的,但是肩上的责任在,就得要把好数据这道重要的关口。”想起那段时间,秦佩良感慨良多。

  除此之外,秦佩良以身作则,带头分别向日照公路建设公司泰安路79号家属院以及清华社区等地值班值守,协助社区做好人员出入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

  为了尽快地复工复产,秦佩良所在的日照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并指导项目部场站、部室做好详尽的人员排查工作,对于适宜复工人员进行有条不紊的摸底排查,详尽掌握每一名复工人员的情况。

  那段时间,秦佩良如同“旋转的陀螺”,忙地连轴转,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常常扒几口已经变凉的盒饭,转身又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以大局为重,舍小家顾大家,以公司为家,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保卫群众生命安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秦佩良关键时候冲上去,并不只有这一次。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颤,地动山摇。秦佩良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去灾区支援。作为日照市公路系统第一批抗震救灾综合保障领导小组副组长,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秦佩良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全力以赴对灾区道路进行抢通、保通。“那时候,这边路刚通开,余震来了,就又堵上了。”秦佩良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眉头紧锁,“当时顾不上害怕了,就想把路给通开。”

  回来之后,秦佩良被山东省交通厅和人社厅记二等功,并被日照市公路系统授予“支援北川抗震救灾道路抢通保通突击队员党员先锋标兵”荣誉称号。面对荣誉,秦佩良说,他只是做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该做的。

  徐镇亮:退伍不褪色 平凡岗位彰显工匠精神

  “从部队出来以前,以为到地方,会坐在办公室,白衬衣穿着,板板正正的。”说话的是日照公路建设公司南湖拌河站的站长徐镇亮,谈起转业时自己幻想的工作场景,他还是不自觉地笑出了声音。

  2006年,退伍后的徐振亮被分配到日照公路建设公司滨海公路拌河站。第一次到工地,他被眼前的场景惊住了,“当时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和幻想的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拥有14年的兵龄的徐镇亮,“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早已扎根在内心深处,面对该场景,徐镇亮第一时间调整自己心中的落差感,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道路修建是流水线式作业,而拌河站则相当于流水线的起点。最原始材料收购回来,拌和站则需要根据项目所需不同材料进行二次加工。

  徐镇亮刚到拌和站时,拌和站人员少,一个人员看一个拌和站是常有的事情。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徐镇亮便也挑起独自一人看管拌和站的“大梁”。

  收材料,保质量,加上经验少,需要不断的学习,短短一个月,高强度的运转,让徐镇亮瘦了十几斤。“那时候压力是真的大,因为一旦供应不上项目施工现场所需要的原材料,道路施工进度就会受影响。”

  2008年,在334项目建设时,徐镇亮所在的拌河站日产量6500吨,刷新了当时的出料记录,也加快了当时项目的进度。在所有人都为之震惊时,徐镇亮深知这并不是意料之外,而是他的预料之中。

  徐镇亮喜欢钻研,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让徐镇亮退缩。他发现,拌河站出料的速度最终取决于机器的运转效率。因此,把设备维护好,空闲时间就对机器进行检修、保养,成了徐镇亮的一项重要工作。

  徐镇亮说,拌和站是他离开部队的另外一个全新战场,拌和站所有机器是他的战友,在战场,他和他的“战友”,需要时时刻刻处于战备状态,除了一声令下,让去哪就去哪之外,关键时候更不应该掉链子。

  刘相斐:退伍不褪色 迎难而上擦亮军人初心底色

  在日照市五莲县农村幸福公路韩冯路段项目施工现场,大众网·海波新闻记者见到了正在调试摊铺机的刘相斐。进入三伏天,地表温度直线上升,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掉落下来,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了大半。

  今年37岁的刘相斐是沥青摊铺项目的负责人,2010年,刘相斐从部队退役后,于2012年底来到日照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扎根在项目建设一线,这一干就是八年。

  起初,刘相斐最先接触的是驾驶沥青摊铺机。沥青摊铺工作是公路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关乎着道路最终的平坦度。对于外行的刘相斐来说,这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为了尽快熟练驾驶沥青摊铺机,秉持着“要干就干好”的军人作风,在摊铺机驾驶技术上,刘相斐潜心钻研,虚心请教,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星期,勤思苦学的刘相斐对摊铺机的驾驶技术很快熟悉起来,进入正轨,连老驾驶员都连连称赞。“只要认真学,下硬功夫,就没有难题。”

  驾驶技术熟练了,但是身体却亮起了“红灯”,沥青摊铺对温度的要求极高,沥青原料要在150度温度下进行摊铺。沥青原本就有味道,高温下的沥青更是刺鼻,长期下来,刘相斐出现了咽炎鼻炎职业病。“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难,工作总得有人干。”刘相斐如是说。

  八年来,从最初的双钢轮压路机,到现在路面摊铺的负责人,从海曲路、335省道、济东高速、日岚高速到现在的五莲幸福公路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也见证了刘相斐一路走来的成长。

  其实,在日照公路建设公司像他们一样的退伍军人还有很多,十几年的风雨岁月,在新的“战场”,他们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情怀,用行动和信念诠释着最美退役军人的优秀品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大众网日照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