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学堂”公益项目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4-02-21 10:47:00
岚山区“小草学堂” 农村孩子的假期乐园
岚山区“小草学堂”是由共青团组织依托志愿者协会发起成立的关爱农村少年儿童的公益项目,是志愿者开展关爱农村少年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形化阵地,是农村中小学生暑期学习、娱乐、交流的温馨乐园。自2011年7月全区第一个“小草学堂”成立以来,“小草学堂”秉承“青春助力 快乐成长”的公益理念,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利用假期时间对农村少年儿童进行免费课业辅导、亲情陪护、才艺传授等志愿服务活动,使农村学生在节假日得到了像城市孩子一样的社会关怀和教育辅导,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园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截止2013年8月,岚山区“小草学堂”的数量达到了8处,招募志愿者120余人,开设12个教室,受益农村儿童530余人。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岚山区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日益增多,一大批农村儿童被留在了农村,他们在教育、成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缺失。父母外出务工或经商,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和生活习惯,有问题更不能及时教育纠正。二是隔代亲对孩子溺爱多。学生多是由祖辈陪读,只能尽力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在思想发育、学习进步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听之任之,爱莫能助。三是社会负面影响不断侵蚀孩子心灵。各种影视剧、网络游戏对孩子影响较大,使孩子物质生活上的攀比心理不断提升,如果不加以疏导,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扭曲。四是城乡教育存在差距。当今,由于受城乡经济的差别,城里孩子到了假期能上各种辅导班,农村孩子主要以在家自学为主,不能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五是学生假期安全有隐患。农民儿童在假期一般无人看管,经常三五成群地到池塘、水库、山林或者附近网吧、游戏厅玩耍,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二、发展历程
为有效解决农村孩子假期无人看管、学业无人辅导、安全无人保障等社会热点问题,2011年7月份岚山区下发了《关于建立“小草学堂”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站的实施意见》,8月份岚山区团区委、区志愿者协会在巨峰镇后黄埠社区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小草学堂”,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育志愿者对农村少年儿童进行免费课业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农村学生在节假日得到了像城市孩子一样的社会关怀和教育辅导,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园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年招募教师志愿者及学生志愿者9人,服务周边5个村农村学生58人。
2012年7月,岚山团区委、区志愿者协会又在黄墩镇南塔岭村、高兴镇后唐家河村先后建立了一处“小草学堂”和一处“七彩小屋”(争取团中央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项目),并积极联系山东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16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小草学堂”进行暑期支教,使“小草学堂”工作法在全区进一步推广。
2013年,岚山团区委、区志愿者协会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整合社会资源,延伸关爱手臂,分别在虎山镇李家村、碑廓镇大湖社区、黄墩镇粮山社区、高兴镇潘家洼村、巨峰镇卜落社区、中楼镇卢家西楼社区新建立了6处“小草学堂”,截止7月份,岚山区共有8处“小草学堂”和1处“七彩小屋”,6个乡镇已全部建立“小草学堂”,开设12个班级,学员共计530余人,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的80名大学生志愿者将分两批到“小草学堂”开展为期40天的暑期集中支教活动。
三、项目理念
青春助力 快乐成长
四、运行及管理方式
岚山区“小草学堂”依托村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等现有场所建立,由团区委、区志愿者协会联系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企业及青年文明号单位采取冠名援建方式捐建,每处小草学堂建设资金两万元左右,统一配备工作版面、图书、电脑、文体用品等设备。目前主要采取暑期运行为主、日常假期运行为辅的方式,志愿者由岚山团区委、区志愿者协会统一招募,暑期主要由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到“小草学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日常节假日由区志愿者协会联系区直部门志愿者及社会各界志愿者不定期到“小草学堂”开展义务活动。岚山团区委、区志愿者协会对“小草学堂”进行统一管理,各乡镇团委负责辖区“小草学堂”日常管理和和志愿者食宿安排,岚山团区委、区志愿者协会成立了“小草学堂”爱心基金,每年为“小草学堂”的运行募集捐款,为每处“小草学堂”3000元/年的运行经费,解决志愿者来回路费、就餐等基本支出。
五、主要做法
1、明确重点服务群体。根据团中央“关爱共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有关要求,岚山区将“小草学堂”依托于农村基础条件较好、辐射范围较大的中心社区(村居)建立,以本社区及周边社区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为重点,志愿服务覆盖全体农村少年儿童。
2、建立支教志愿者队伍。为确保“小草学堂”实现长效化运作,团区委专门成立了“小草学堂”支教团,有针对性地进行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管理。其中,暑期集中支教由山东科技大学志愿者提供,日常周末的志愿服务由区志愿者协会负责组织。
3、制定必要运行机制。为使“小草学堂”能够按照要求正常运行,实现学生学习、娱乐的有机结合,岚山团区委统一建立了“小草学堂”学习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活动制度等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保证了每处“小草学堂”的规范化运行。
4、丰富志愿服务内容。除课业辅导外,“小草学堂”还组织开展了安全自护教育、素质拓展训练、手工创意大赛、文明礼仪培训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深受农村孩子们的欢迎。
5、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团区委积极发动青年企业家和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认领“小草学堂”,共募集爱心捐资7万余元,为“小草学堂”设计了LOGO,并统一配备了门牌、版面、电脑、图书和文体用品,有效改善了“小草学堂”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了规范化建设水平。
6、强化安全保障措施。为保障学员的人身安全和学习纪律,“小草学堂”建立了安全责任制度,“小草学堂”所在村居分别与孩子家长、志愿者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区志愿者协会还为参与“小草学堂”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购买了人身保险,每次“小草学堂”学员开展外出参观或学习等活动,区志愿者协会都会给学生们购买旅游意外伤害保险,以保障“小草学堂”的安全运行和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六、活动特色
“小草学堂”不仅对农村学生完全免费,还与社会上的辅导班、特长班完全不同。在“小草学堂”不仅能学到文化知识、才艺技能,还能学到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开阔自己的眼界,熏陶自己的品德。学生们在这里可以做志愿者们给他们一份一份“手写”的作业,可以大胆的起立发言而不用怕别“老师”和同学们笑话,可以在学堂桌子上进行乒乓球比赛,可以大声的在学堂里和“老师”一起唱“流行歌曲”,也可以在课间搂着“老师”的开玩笑、谈心,还能听到“老师们”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心得。课程内容不仅包括英语、数学等课业辅导,还有辩论赛,剪纸课,运动会,电影赏析等丰富的课外课程。在“小草学堂”,以前不敢在同学们面前发言的学生们胆子“大了”,以前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的学生们重新燃起了希望,以前不爱上学的学生风雨无阻每天都会准时来“小草学堂”听课。
目前每处“小草学堂”都配备了200余本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数量充足,跳绳、毽子、象棋、跳棋、五子棋等配备齐全。在“小草学堂”,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可以选择打球、看书、下棋、跳绳等自己喜爱课外活动,虽然没有像城市孩子一样的生活学习条件,但是他们在这里能够一起度过轻松、愉快的假期。
七、工作成效
(一)解决了农村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多数农村学生家长平时忙于打工和地里农活,对孩子的学业不能进行辅导,对孩子的生活没有时间照看,对孩子的心理缺乏有效沟通,他们的假期安全以及学习教育令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小草学堂”不但使农村孩子假期和放学后有一个免费而安全的去处,而且更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有所提高,切实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二)提高了农村孩子受教育水平。当前,在城市有各类培训班和教育场所,孩子们能得到很好的教育,而在农村即使有个别的培训机构也要花很多钱,相对农村教育水平,很少有家长愿意花钱为孩子进行特殊教育,造成了城市和农村孩子的教育环境差异越来越来,通过基层党组织提供的学习场所,团组织搭桥,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建立的“小草学堂”在某种程度上破解了这一难题。
(三)彰显了公益项目的品牌效应。通过三年来的实践探索,岚山团区委已初步构建起“小草学堂+志愿者+农村儿童”的关爱模式,打造了“青春助力、快乐成长”的特色志愿服务公益品牌,有效解决了农村儿童假期无人看管、学业无人辅导、亲情无人陪伴、安全无人保障等社会问题,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新家园,也探索出一条关爱农村少年儿童的新途径。“小草学堂”公益项目先后被《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日照日报》、《黄海晨刊》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并被评为岚山区十大宣传思想创新案例、岚山区机关创新奖、日照市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案例。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