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张志娟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4-04-21 13:32:00

 

用孝心撑起幸福家庭

——莒县阎庄镇杜家当门村张志娟家庭

 

张志娟,阎庄镇当门社区杜家当门村人,生于1975年,中专学历,是村里公认的孝顺公婆好媳妇。张志娟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多年如一日服侍患有严重风湿病的公公,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庄。

清贫中写下爱的誓言

1999年正月初二,周围的空气里还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张志娟顶着红红的头巾满怀忐忑和激动,嫁给了杜家当门村的杜佃强。

张志娟丈夫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因为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就靠种地,结婚前公公、婆婆为了给盖新房,向别人借了不少钱,欠下了很多外债。尽管这样,张志娟还是选择了嫁给杜佃强,因为觉得他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日子开始苦点没关系,只要两个人努力,总会苦尽甘来的。

结婚后,他们夫妻俩的感情很好,有事情都商量着干。夫妇二人商量着建起了个西瓜大棚种植反季西瓜,希望能增加收入、改善家人的生活。为了能有个好收成,们特地买来专业的科技种植书籍,一点点的学习。冬天风大雪多,大棚离不开人,们俩人就在大棚边上搭了个小屋居住,晚上睡在一张小床上,冬天夜里冷,丈夫心疼,让睡在里面,他睡在外面为遮挡风寒。清贫的日子里,张志娟夫妇相濡以沫。为西瓜浇水、除虫、施肥······丈夫心疼辛苦,担心丈夫劳累,都想自己多干点,让对方能多歇会儿,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能达成协议:不管多累,两个人一起上阵,互相做彼此的依靠。那时的日子很辛苦,但也很快乐,觉得日子在两个人的努力下越过越有滋味。张志娟丈夫常常说:娶了张志娟,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张志娟却觉得,能嫁给这样一个疼、关心的丈夫,才是这辈子最开心的事。丈夫的爷爷奶奶都已年过八旬,丈夫的父母也是的父母,的父母也是丈夫的父母,夫妇二人共同孝敬着六位老人。

困难面前勇挑家庭重担

公公婆婆见小夫妻俩搞大棚收入高,不顾们的阻拦,也建了一个蔬菜棚,主要种黄瓜、豆角。在大棚建成的第二年春,张志娟婆婆在去墩头赶集卖黄瓜时发生了意外,导致左腿股骨头骨折,需要立即手术。婆婆的手术治疗花费很大,公公年纪大了,没什么固定收入,看着丈夫整日愁苦的样子,张志娟感到很心疼,尽力帮他分担些,每天变着花样的做好饭给婆婆送到医院里去。为了支付婆婆的医药费,张志娟很坚决地跟丈夫说:“咱先把卖西瓜的钱拿出来吧。”那笔钱是他们夫妇二人结婚后挣来的第一笔钱,收获了第一批西瓜后,张志娟和丈夫两个人借了辆手扶拖拉机拉着到城里卖给了一户水果批发商,拉了两次,卖完后,水果批发商给了们一个存折,让们自己去取钱。们本想把这笔钱作为婚后的第一笔收入好好存起来,现在却有更需要的地方。丈夫看张志娟那么坚决,非常感激地看着:“我担心你不同意,毕竟是我们的第一笔收入。”张志娟戳了一下他的额头:“你看你想到哪里去了,给咱妈好好治疗要紧,钱我们以后还可以再挣啊!”于是,们将存折里的5000元全部提出来,为婆婆交了住院费。有人说张志娟傻,怎么不得留下千儿八百的过日子,但是觉得钱不重要,婆婆的身体最重要。

尽管医生全力医治,婆婆最终还是落下了病根,从此不能正常行走。婆婆是个急性子,一时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就经常生闷气、发脾气,甚至有时候还闹着要寻短见。张志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婆婆想不开。于是张志娟就日夜陪伴着婆婆,耐心地开导她,真诚地对婆婆说就是瘫痪在床上的人也要过日子,何况你能走一点,我跟佃强会好好伺候你,你好好活,活个一百多岁,看着你的重孙子娶媳妇……”天气好的时候,张志娟就扶着婆婆在院子走走,帮助她进行康复训练,跟她聊一些村里的新鲜事,尽量换着花样给婆婆做好吃的,婆婆的身体慢慢好起来,心情也好起来。看着婆婆脸上的笑容,别提张志娟心里有多高兴。

2001年,张志娟86岁的老婆婆因摔倒而骨折,从此就卧床不起。2002年,85岁的老公公又患上了肝癌。那时张志娟和杜佃强的儿子刚3岁,一家七口人的衣食住行都指望着小夫妻俩,但张志娟从没因此有过任何怨言,一直都是笑呵呵地洗衣做饭、伺候老人、照顾孩子,一直到2003年、2004年老公公、老婆婆相继去世。

2005年,婆婆突发脑溢血,从鬼门关夺回生命后,就瘫痪在床、不能正常言语。张志娟丈夫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那时大姑姐远嫁外地,小姑子也在外地工作。在床前伺候的只有小夫妻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公公有晚餐喝酒的习惯,张志娟就习惯性地每晚为他炒两个菜、备一壶酒;婆婆大小便不方便,就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清洗一次;婆婆是个爱干净的人,为了保持婆婆身体洁净干爽,张志娟就时常帮婆婆翻身、洗澡,每次洗澡前都为婆婆准备好干净的内衣、内裤和洗澡水,并试好水温。这么多年,婆婆没生过一次褥疮。为了保证婆婆能经常晒到太阳,晴天的时候,张志娟就把婆婆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推到院子里晒太阳。婆婆的吃喝拉撒,家中的大事小事都需要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张志娟就再也没在娘家住过。很长时间才回娘家一次看望老人,每次都是急匆匆的来,急匆匆的走,因为得赶回家伺候婆婆,要不张志娟心里就不踏实。有次娘家侄子结婚,要张志娟到娘家帮几天忙,但是想着婆婆离不开人照顾,在三轮车斗子里铺上被子,把婆婆抱到三轮车上,带到了娘家照顾着。娘家兄弟说,人家都说是娶了媳妇忘了娘,你这是嫁出去就成人家闺女了,也不多回来住住陪陪咱爹娘。后来婆婆见人就红着眼圈说:“我能活到现在,多亏俺儿媳妇,俺儿媳妇比亲闺女还好!”。

丈夫心疼张志娟,怕这样一直紧绷着会累坏身体,有时就想打电话给大姑姐,让她来帮忙伺候几天。但是,张志娟总会劝他,大姑姐也有自己的家庭,照顾公婆是儿媳妇应该做的,不要老是给她打电话,让她挂牵着。

婆婆在们的精心照料下,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夫妻俩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哪知天不怜人,2010年7月,公公出门在回家的路上被车撞了,生命危在旦夕,在重症监护室一住就是10个月。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医药费惊人,丈夫几次对张志娟说:“咱爹没希望了,我们到处借钱借的鼻子眼里都是,我看……”张志娟不让丈夫说:“只要咱爹还有一口气,我们也要尽力救他!砸锅卖铁我也愿意!家里不用你管,钱我再去娘家借,你就在医院里侍候好爹!”……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次丈夫杜佃强面前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志娟啊,你嫁到我们家,没过一天好日子,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家里总是按下葫芦瓢起来、不是这事就那事,看着你受累,我心里难受啊……来世给你做牛做马……”看着丈夫的样子,张志娟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谁不期待事事顺心如意?谁不期待老人健健康康?谁不期待过着平静幸福的日子?嫁过来十几年,张志娟里里外外,照顾老人、养育孩子,种大棚、搞养殖,从没喊过苦、叫过累。知道,人人都有爹娘,人人都有老的一天,我们照顾好老人是理所当然的!……就这样,夫妻俩分工:杜佃强在医院照顾公公,张志娟在家里侍候婆婆,医药费去娘家兄弟家借。花了四十多万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物,终于公公的命是保住了,但却成了植物人……医生告诉他们,植物人更需要精心照料,不能染上感冒,为此,他们在公公的屋里装上了村里的第一台空调。夫妻俩一边伺候婆婆,一边侍候公公……公公只能吃流食,每次喂饭前我都要用料理机把食物打碎,一天四次。植物人没有活动能力,营养吸收不好,更需要合理搭配营养,张志娟根据医生的要求,制定了食谱:第一顿饭,一个鸡蛋,一小碗小米粥,里面再加上山药;第二顿饭用葫萝卜、西红柿等多种蔬菜合在一起炖牛肉或排骨;第三顿饭,吃鱼类,为了防止细鱼刺料理机打不碎,就仔细的一根一根的挑出来;到四顿饭,已是晚上十点多了,为了易于消化,同时补充维生素,就用料理机打果汁,加热后再喂。两小时翻一次身,两小时喂一次水,为了保证翻身、喂水及时,张志娟特意在手机上设定闹铃,每隔2小时就响一次。婆婆的一日三餐也合理搭配,夫妇俩精心照顾着两位老人……压力大,负担重,丈夫偶尔也会对着床上的父母发牢骚,张志娟又何尝不觉得辛苦呢,但是认为,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不容易,孝敬他们也是应该的,她常说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何况俺们有两宝呢……

风雨里多一份爱的从容

婆婆最疼爱孙子张志娟的儿子今年16岁,在莒县六中读初三。说起儿子,张志娟总觉得对不住他,他出生不久,婆婆就住院了,忙着跑医院照顾婆婆,只能托邻居帮忙照看还不会走的儿子。在医院里伺候婆婆的同时,还要担心儿子是不是吃饱了,有没有磕着碰着,一颗心总要分成多少瓣用。等孩子大点儿了,家里的情况也没改善多少。作为父母,看着孩子跟着自己吃苦,心里很难过。要是家庭稍微好一点,这个年龄的他应该是被“捧在手心、含在嘴里”的时候,儿子从小就懂事,从不淘气,在三岁的时候,有次带他去超市,他拿起一个玩具汽车看看、摸摸,爱不释手,最后还是放下了,对说:“妈妈,我看看就行了,我不要,省下钱给爷爷奶奶治病……”六七岁的时候,看着张志娟丈夫给他奶奶按摩,到了晚上他也有模有样地学着给们按,小脸上累的全是汗。儿子从小学到中学没让他们操心,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回到家写完作业就帮着我们干家务。夫妻俩看到一天天长大的儿子能体谅们的辛苦,很高兴,也很酸涩……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张志娟不这么认为,累点苦点,不算什么,她说:只要时刻记住父母从小把我们当宝贝,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父母老了,我们也要把父母当宝贝,尽心尽力去孝敬他们,只要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心里就踏实,我们的孩子也会从我们身上学到这些美德。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李雪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