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韩鑫
责任编辑:刘美显
编者按: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天南海北,皆有日照人。
日照是一块养育出色人才的地方,出色的人才也必然要走向天南地北,去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中国的大地上、在中国绵长的历史上,都有日照人在闪光。即日起,大众网日照联合日照市委宣传部、市委人才办推出“天南海北日照人”系列报道,讲述走出家乡的日照儿女在外拼搏奋斗的故事。
大众网记者 许宁 厉希伟 日照报道
“村里空气好,近些年变化也非常大,我每年都会回来八九趟。我觉得五莲山美水美,尤其是我的家乡叩官。”刘金铜说。
刘金铜是五莲县叩官镇小槐树村人,三十多年前,他考上大学走出五莲,先后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学习攻读学位。1988年起就踏上了他的科研之路,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工作至今,实现了从农村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的华丽转变。
多年来,刘金铜一直以生态工程与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曾获国际生态工程奖、中国自然资源优秀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同时,他作为优秀导师,也培养了一批成绩优异的硕士和博士。
在中国科学院,刘金铜接触到了更前沿、更专业的科学技术,也结识了许多业内专家。他虚心请教,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研究成果持续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的同时,也在各处研究基地实现了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
“从事生态研究是我的本能选择,起初觉得颇有趣味,便坚持了下来,而后恰巧与国家、县里的生态发展理念及目标相契合,也算是把自己的个人兴趣和国家需求结合起来。”刘金铜说,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仅停留在纸面上,更能落地生根,让农民真正受益,从而实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
作为土生土长的五莲人,刘金铜虽然远在石家庄市,但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家乡。“五莲的发展有目共睹,每次回老家都感觉景色更美了,自来水、排污系统、街道美化……每年都能看到、听到一些新变化、新发展。”刘金铜比画道,土路都变成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真切地感受到村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
对于离开家乡四十多年的刘金铜来说,无论脚步再远,家乡的山水始终令他心魂相牵,服务家乡、回报家乡始终是他生命中最快乐的事。“我是从叩官走出去的,学成之后回馈家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刘金铜说。
五莲县叩官镇作为典型的农业乡镇,林果资源丰富,苹果、蓝莓、樱桃、梨、猕猴桃、油杏等特色瓜果和茶叶一直是经济发展、村民致富的重头戏。
“我们村有个水利库区移民项目,建了9个温室大棚,并成立了叩官镇龙溪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提起村庄近几年的发展,刘金铜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之情。
面对合作社无产业、无积累、人才少的短板,刘金铜主动帮忙,带领村民、管理人员前往潍坊寿光、河北平泉等城市,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引进了蜜薯和玉玲珑西红柿等品种,还联系科技人员定期上门回访,帮助村民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了作物的“含金量”,并帮助村民拓展销路,解决后顾之忧。
“2019年的时候,我们单位在董家楼村打造了一个高品质樱桃绿色生产技术项目研发基地。刚开始合作那会,我帮着联系了一些项目。我不是很懂其他领域,就对生态和农业比较熟。不过要是有需要帮忙联络的,我还是能行的。”刘金铜告诉记者。
这些年,刘金铜一直没忘小时候说的“学成之后,回报家乡”,他倾心尽力利用自身资源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招才引智,助力家乡发展。在他的帮助下,科研基地在叩官建成了,村里的产业规划也更合理了……
“我觉得自己跟家乡还是连在一起的,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们,我们在外的每一步成功,都跟家乡连在一起。因为我是做科研的,能在技术上为家乡做点贡献,我就心满意足了。”刘金铜认真地说。
面对取得的成就和荣誉,刘金铜始终保持谦虚和低调。他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刘金铜深知家乡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因此,他将继续努力,为家乡的农业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初审编辑:韩鑫
责任编辑:刘美显
近年来,管乐与日照的碰撞精彩频出,一场场国家级管乐盛宴接连在日照举办,管乐,逐渐融入日照的城市气质,成为日照浪漫之中的“添彩一笔”。管乐展演因何在日照“声声”不息?在这座城市的管乐海洋中,涌动着日照的包容与活力。[详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白袍,手持希望之灯,用无尽的爱心与精湛的医术,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安康,他们,就是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师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