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日照人|④ 徐文杰:从农村娃到清华教授 他心中有一朵“故乡的云”

2024-03-25 13:47:2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平可心 邓丽伟 郭政源

  编者按: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天南海北,皆有日照人。日照是一块养育出色人才的地方,出色的人才也必然要走向天南地北,去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中国的大地上、在中国绵长的历史上,都有日照人在闪光。即日起,大众网日照联合日照市委宣传部、市委人才办推出“天南海北日照人”系列报道,讲述走出家乡的日照儿女在外拼搏奋斗的故事。

  海报新闻记者 平可心 邓丽伟 郭政源 日照报道

  徐文杰,1978年出生于日照莒县,先后考取华东地质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后又选择到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任教,现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岩土所所长,实现了从农村娃到清华教授的“蜕变”。

  “本科毕业后,想要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所以那时候我去了施工一线工作。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也做了很多的野外工作,每年几乎三四个月都在野外考察、做现场实验。”回忆起那段艰苦的日子,徐文杰感慨万分。

  虽然工作地点大多在野外,条件艰苦,但这些对于徐文杰来说却并不算什么,反而是技术知识上的不足让他开始对未来感到焦虑。“野外调研,大部分是以定性的分析为主。怎么从定性,走向更加精细化的定量分析与预测评价,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这也是科研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于是,他决定进一步去学习深造,用更多的知识来弥补自己的短板。那段时间,他白天奔波于施工现场,晚上学习到深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徐文杰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这也成为了他人生重大的转折点。

  两年的工作经历,让徐文杰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回到课堂上,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徐文杰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五年后,徐文杰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称号,成为了同学之中的“佼佼者”。

  毕业之后,他并没有停止追逐知识的步伐,而是选择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继续探索学习。2010年博士后出站,徐文杰拿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清华大学两个单位的offer,并最终选择来到了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工作。

  水木清华,风景独好,对于这所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徐文杰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在清华,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很多人认为是一种荣誉。对我来讲,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种压力。”徐文杰说。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的岩土工程研究机构之一。徐文杰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地质灾害防治、边坡稳定分析及地下工程施工稳定问题。近几年来,基于长期的野外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他将主要工作集中在国产自主软件的研发上,围绕岩土、地质灾害等所特有的多尺度、多过程、多相态“3M”问题,创新研发了具有全自主产权的高性能软件平台耦合模拟器CoSim(Coupling Simulator)。

  “它的目标就是从物理力学的本质出发,来解决3M问题。目前,在地质灾害、岩土工程、矿山等领域有了很好的应用,多次支撑我们国家的重大地质灾害及重大工程防灾减灾工作。现在,CoSim已经被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业用于解决科研及工程问题。”徐文杰说。

  和地质打了二十几年交道,对于全国各地的地质遗迹徐文杰如数家珍,但家乡莒县浮来山上独特的地质构造却尤其让他印象深刻。特别是浮来峰西坡的震旦纪土门群岩石地层标准剖面,看似“无趣”,实则“至宝”。而且浮来山的地形、地层非常得全,这在山东甚至在华北地区也非常少见。徐文杰认为,莒县地质资源丰富,这是发展地质旅游的一个重要优势。

  谈起自己的故乡,徐文杰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故乡的云》,每次听起这首歌时,都能引起他对故乡莒县的思念之情。所以,每逢假期,他就会回到莒县老家,有时也会代表清华大学来莒县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帮助优秀青年人才进行高考志愿选择指导。

  科研上,他细致严谨,攻克难关;生活中,他儒雅风趣,朴实谦逊。从莒县学子到清华教授,这一路走来,徐文杰变的是学术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变的是那一份刻在骨子里的,对老家莒县的乡土情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邓丽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