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3幢教学楼为D级危房 1500个孩子照常上课1月
来源:杭州网 作者: 2014-04-11 07:54:00
海宁实验小学的墙面上,分布着超过30厘米长的裂纹。
事件 危房最早是1995年7月启用的
海宁实验小学、海宁梅园幼儿园位于海宁市中心,海宁实验小学还是当地口碑好、教学质量高的“名校”。被鉴定为D级危房的教学楼都是这两所学校的一期工程,也是最早的建筑之一。
海宁实验小学的两幢危楼于1995年7月启用,两楼连体,一幢高3层、一幢高4层。梅园幼儿园的一幢危楼高2层,启用于1996年8月。
楼有多危?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已停用的海宁实验小学两座危楼内,看到一些墙面上分布着超过30厘米长的裂纹。
连廊上的一条下宽上窄的伸缩缝,则更直观体现了楼的倾角。伸缩缝的地面宽度为5.6厘米。距离地面1米高时,宽度仅为2.6厘米。3层楼高的连廊顶部,向南倾斜的危楼墙体已紧紧贴住本该保持5.6厘米远的连廊柱子。
2011年到该校任校长的张再生表示,3年来,这条伸缩缝顶部不断变窄,水泥渣剥落、瓷砖爆裂,“情况比我刚来时更恶化。”
今年2月27日,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站出具检测报告显示,海宁实验小学两座危楼的偏南倾斜率在“6.44%。到11.74%。之间”,“房屋大部分测点的倾斜率已超过《危险房屋鉴定标准(2004年版)》的有关危房7%。的限制”,安全等级被定为D级。
与海宁实验小学仅隔一堵墙的梅园幼儿园,其危楼存在主楼墙体、梁和柱存在裂缝的类似情况。去年年底,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站对其楼体完成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主楼部分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远低于设计要求”,安全等级也被定为D级。
海宁市教育局基建办主任于鑫虎表示,经过多次评估协商,这3幢危楼都已确定拆除重建。
本报讯海宁实验小学、海宁梅园幼儿园的3幢教学楼被鉴定为D级危房。楼内的1500名孩子并未被“立即撤出”,而是照常上课超1个月,直到“4·4奉化塌楼”事发,才被通知撤离。
校方解释是安置方案未定,致未立即撤出。
目前,海宁市教育局及涉事两校已找好新的安全校舍,供1500名孩子正常上课。3幢涉事教学楼启用至今都不到20年。
安置 B级危房被用来校内安置
2011年9月14日,浙江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转发全国校安办关于再次明确禁止使用D级危房的通知:
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第二十四条规定,“鉴定结果为D级危房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无加固价值的应确保拆除”。2010年,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所有D级危房和其他不能安全使用的校舍必须停用,停用后需要重建的应当重建,没有力量立即重建的,当地政府应当负责为学生安排其他安全适宜的学习用房”。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现场会再次强调,“D级危房一定要拆除重建”、“停止使用D级危房没有商量余地”。
4月4日奉化塌楼事件发生后,海宁市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会议,部署排查危楼安全隐患。当晚,海宁实验小学、海宁梅园幼儿园两校即被要求,3幢D级危楼的学生立即撤出。
海宁实验小学共有42个班级、1778名学生,2幢危楼涉及31个班级、近1300名学生。梅园幼儿园共有13个班级、400多名学生,1幢危楼涉及9个班级、280名学生。
实验小学校长张再生介绍,除了两幢D级危楼,实验小学在用的教学楼分别还有一幢B级危楼、一幢C级危楼。C级危楼现只被用作老师的办公楼。B级危楼的危险性较低,被用作安置学生。
据了解,学校把该楼及综合楼的仓库、实验室进行了腾挪,改造成普通教室,对700名学生进行了“校内安置”。另外四五年级一共500余名学生,被临时安置到校舍安全的原紫薇中学。
昨天,有实验小学家长担心,孩子被安排到校外上课,像是进了孤岛,担心教学环境不如从前。
“这么做也是无奈。”张再生说,校内有一座新建成的四层专业教学楼,原本用于音乐、美术、计算机、舞蹈等科目教学,可用来安置这500学生。“但目前部分教室新装修后空气质量尚不达标,须待暑期过后,在外的学生就能回本校就读了。”
据梅园幼儿园园长陈晓华介绍,该校除了4个大班未受影响,其余9个小班孩子都将“校外周转”,借用当地青年艺术学校的舞蹈教室。“目前那边教室正在改造中,预计14日孩子们能恢复上课。”
昨天,有实验小学家长反映,由于新教室周边没有厕所,孩子们还是会回危楼洗手,怕出危险。
于鑫虎表示,教育局已批示实验小学要为临时周转教室配备新的厕所和安全通道。张再生说,从4月10日起,就在危楼四周建起2米高的围墙,将教学区与危楼彻底隔离开来。
此外,为了减少拆除旧危楼对教学的影响、加快学生搬进新楼的进度,学校打算在危楼北侧空地兴建新的教学楼,共4层高,有32间教室。
责任编辑: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