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谷子地”45年跋涉10万公里苦寻86烈士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2014-04-03 10:50:00

2日,躺在病床上的郑沂家向记者讲述自己为86位烈士找到名字的故事。
一个人,45年,10万公里。这三个数字相加之后的结果是86个名字,烈士的名字。1959年,8岁的郑沂家不会想到,村边3座无名烈士墓将会成为他此后大半生的牵绊。从1969年参军开始,郑沂家帮助安葬在临沂的86名烈士找到了名字。在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为了属于九连47个弟兄的荣誉,用尽毕生时间寻找死难战友。郑沂家堪称临沂版“谷子地”。
儿时记忆>> 村边三座烈士墓连名字都没有
4月2日,躺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南区的病房里,提起这些年来为无名烈士找“名”的原因,郑沂家说,“我就想让人们能记住他们”。在郑沂家的老家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办事处上郑庄村,曾有三座无名烈士墓,坐落在离村子不远的汤山脚下。
1959年,8岁的郑沂家跟随父亲去汤头赶集,对这几座烈士墓印象深刻。“小碗粗的木头,从中间劈开,就立在坟头前,上面也没有名字,光写着‘革命烈士’”,郑沂家回忆,当时坐在父亲推的独轮车上,他听了很多关于烈士的故事。
日本鬼子的炮楼建在汤山上,有一天鬼子下山扫荡,郑沂家的爷爷年龄大跑不动,和村里其他没来得及跑远的六个人都被鬼子开枪打死。鬼子没抢到东西,把上郑庄村烧了。在父亲的讲述下,8岁的郑沂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没有八路军的保护,村里老少爷们早就让鬼子杀光了。从那个时候起,郑沂家开始
百寻不得>> 用买冰箱的钱为三名烈士立碑
1969年,郑沂家入伍,加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113师337团“钢八连”。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为老家村边的三位烈士寻名。郑沂家说,在部队11年,他利用各种机会寻找知情人,走访经历过战争的退休老首长,去烈士陵园或者干休所,找了1200多人,但都没有结果。1980年,郑沂家转业回到临沂,找寻重点放在沂蒙山区。但打听了300多人仍毫无头绪。
1998年建军节前,郑沂家瞒着妻子,用家里准备买电冰箱的2000多元为三位无名烈士立了碑,因为不知道烈士的真名,郑沂家决定暂用“魏中华、盛伟大、司光荣”3个名字,取谐音:“为中华,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责任编辑:庄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