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阳光绿道看民俗村发展 | ③向海发展!渔村张家台的“新鲜”面

2024-11-08 09:06:3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贾小亿

  编者按:

  乡村之变,是民生幸福最为平实的注脚。在阳光海岸绿道沿线,八个民俗旅游度假村一字排开,为展现绿道沿线民俗村的发展变化,即日起,大众网日照推出“走阳光绿道看民俗村发展”专题,用镜头、文字“解码”绿道沿线的乡村之变、发展之变、幸福之变。

  海报新闻记者 孙昊 付三义 贾小亿 日照报道

  渔舟唱晚,鸥鹭忘机,沿着日照阳光海岸绿道步入11月,便能看到独属于深秋的白浪拍岸,天高海阔。开海之后,日照最热闹的渔村当属张家台,这里有离主城区最近的渔港码头,白墙青瓦的民宿,烟火气十足的渔家饭店,礁石、沙滩、海浪、海鲜……这处毗邻绿道的村落中,汇聚了所有与渔村有关的元素。

  张家台村位于卧龙山街道东部,是一处两面环海的小渔村。村名中的“台”,来源于古代墩台,意为烽火台,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后伴随海禁开放,传统渔业兴旺,张家台村及周边区域逐渐发展起捕鱼、集市、修船、养殖、居住等一系列向海而生的生产生活方式,至今保有北方沿海活态化的渔村渔港特色。

  清晨时分的张家台渔港,总是热闹非凡,归港的船只满载渔获,渔民、渔嫂熟练地分拣装筐,螃蟹、虾婆、舌头鱼、红头鱼、风蛸……一大波本地海鲜陆续被卸下船,依次被运送到毗邻码头的海鲜市场。海风中弥漫着海水的咸味和鱼腥的气息,夹杂着渔民们叫卖的呼喊和顾客们讨价还价的喧哗,码头上人声鼎沸,一片繁忙的景象。

  “这里也是一个‘网红’市场了,每天都会有过来直播的。”村委旅游宣传负责人李玲玲介绍,这处海鲜市场的摊位以张家台村的村民为主,也有不少周边村落的村民在这里租摊。开海之后,这里每天都“人气火爆”,不少村民也尝试做起了直播进行线上卖货,市场旁边还开设了专业的海鲜打包点、邮寄点。“早些年是本地顾客多,这几年,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了,这个小市场的知名度也是越来越高了。”

  码头渔船络绎不绝,市场客流熙熙攘攘,直播间里热火朝天。这处拥有200个摊位的海鲜市场,每年能为张家台村增收几十万元,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创收轨道。

  渔港算是张家台村的传统产业,“我们村以前就是以渔业为主,村子里有捕鱼的、收鱼的、在市场摆摊卖鱼的,大部分的村民,做的都是与海有关的生意。”在村委旅游宣传负责人李玲玲的眼中,今天的张家台,可以用“新”和“鲜”两个字来概括。“鲜”自然指的是渔码头和炊烟袅袅中的渔家风味,而“新”,则与穿村而过的阳光海岸绿道息息相关。

  在发展文旅产业方面,张家台村可谓占尽先天优势。这里两面环海,有波光粼粼的海面,红白相间的灯塔,驶向远方的渔船,和盘旋在天空的海鸥,千米金沙滩上,天然赶海园礁石上贝类繁生,退潮后蟹爬鱼跃虾跳好不热闹……这里与主城区遥遥相望,天气好的话能清晰地看到远处城市海岸线,这里的渔港码头视野开阔,没有遮挡,是夕阳晚霞的绝佳观赏地。

  近年来,张家台村充分发挥临海资源优势,创建精品旅游特色村,打造旅游、休闲、度假、民俗等村庄景区,发展滨海新兴产业,一处处民宿毗邻绿道,面朝大海,逐渐铺展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村民许传雪的民宿“依蓝小驻”,便坐落在阳光海岸绿道旁边,经营了一年,整个夏天,没有空房的时候。沿海公路的便捷交通带来了更多客流量,阳光海岸绿道也为沿线民宿增添了“热度”,出门便是通往海边的绿道,既可骑行又可赶海,进一步拓展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不少游客东路是慕名而来,靠近绿道也成了我们民宿在网上的宣传点。”而精品民宿的建设,也让乘兴而来的游客尽兴而返,赞不绝口。

  “我家那口子是收鱼的,我们休渔期的时候就经营民宿,9月份开海之后,旅游热也就过去一阵了,就可以忙收鱼了,正好错开,不耽误,也没有淡季。”文旅旺季做民宿,开海后做渔业,许传雪夫妇这本“生意经”,也是张家台村大部分村民的经营模式,从年头忙到年尾,日子充实又红火。

  从与海为邻到与海共生,从耕海牧渔到向海发展,毗邻绿道,两面环海的渔村张家台,正沐浴着海风,持续焕发出“新鲜”面。深秋时节,不妨来张家台感受一下渔村新貌,聆听海风里传来的发展故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贾小亿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