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村民在梳理刚刚摘下的玫瑰花
编者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日照市涌现出许多担当奉献的扶贫干部、热心扶贫的各类社会主体和自强不息的贫困群众,他们共同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新时代日照扶贫故事。
自即日起,大众网日照频道特开设《讲日照扶贫故事》专栏,聚焦脱贫攻坚一线的人和事,为英雄画像,为将来存史,弘扬担当作为、自强不息、携手奔康的新时代扶贫精神。
日照这些扶贫故事,我用情讲,您慢慢听。
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7月17日讯(记者 陈平平 通讯员 申国发)走进莒县果庄镇泉庄村油桃大棚内,桃子挂在树梢已经有拳头大小,桃农们忙着摘桃、浇水、除草。“俺们在这些大棚里帮忙,一月能挣4000多元,年底还能拿分红。”正在棚里浇水的贫困户董庆娟笑了起来。现在,她们有了一个新名片:“农民上班族”。
华山农场里的“鸡宝宝”吹空调、住小楼
走进莒县峤山镇张家阿疃村的华山农场,9个标准化鸡舍一字排开,建筑面积达17300平方米,50万只蛋鸡住进4层“小洋楼”。鸡舍内的恒温监测系统,如同一座大型中央空调,将室温控制在23℃到25℃之间。
在这里农民上班要打卡,进门之前先消毒,智能机械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名拾蛋员一天可拾蛋25000颗。目前,华山家庭农场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为贫困户提供捡蛋包装、车间管理、饲料加工等就业岗位50个。
2014年张家阿疃村还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共2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占44%,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2016年,莒县华山家庭农场崛起,唤醒沉睡资产。如今,农场可实现年产蛋1500万斤,年产值5000万元,净利润1000万元。
华山家庭为贫困户提供入股分红、定向设岗、一巢两用光伏发电等扶贫措施。2017年底,张家阿疃村人均年收入达9860元,顺利实现集体脱贫,彻底摘掉穷帽子。村民实现了从脱贫到富路的跨越式发展。
“鲜花经济”开出满园春色
莒县招贤镇有着20多年的种花历史,玫瑰、卡罗拉、法兰西等15个花种,种植面积8000亩,花卉大棚近3000个,主要分布在西黄埠、东黄埠、大罗庄等几个村庄。但种植不科学、管理不规范、销路较窄等问题,让鲜切花之乡”一度出现“捧着金饭碗要饭”惨淡场面。
“俺村60%以上的村民种花,算着花期赶节点,一个棚一年收入七八万不是问题。”在招贤玫瑰产业园,西黄埠村第一书记钟翠娟告诉记者。2017年,招贤镇利用省市级财政扶贫资金360万元在西黄埠村流转土地110亩,建设的20个高标准扶贫花卉大棚,每年收取84.4万的固定收益,用于全镇950户、1576名贫困户收益分红。
裸花销售固然挣钱,但附加值有限。为了提升花农水平,延长产业链村里开设了“农民工学堂”,聘请青岛农业大学农技专家,围绕手绘、插花、电焊等内容进行培训,让村里的“土专家”“田秀才”转型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职业农民。“以前光知道卖花,现在俺也敢在淘宝上接单子插花篮、做花饰了。”葛荣芬是西黄埠村的贫困户,她说18支鲜花,原先一捆裸花只卖二三十,现在用来做一个花篮就能卖到百八十。
在鲜切花销售方面,西黄埠村推进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两条腿”走路,逐步改变单一的商贩收购模式。现在全村已有100多家种植户通过电商、微商、朋友圈等方式进行网络销售。去年以来,实现鲜切花网销达180万支,销售额130多万元,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全国各大城市。
下一步,村里还将进一步壮大规模、做深加工、搞活旅游,打造农业+旅游+休闲观光的“一站式”玫瑰观光园,盘活鲜花经济、打响玫瑰品牌,让假日玫瑰开出满园春色。
自2016年以来莒县共实施157个产业项目,投入扶贫资金18694万元,培育壮大了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村民上班还在家门口,逢年过节有假期,除了60元/天到100元/天的固定收入,年底村民还能拿分红。在产业支撑下,2018年莒县贫困群众实现人均增收400多元,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形成增收脱贫长效机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7月16日讯16日上午,随着来自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海水汇聚在一起,“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网络主题活动在山东日照正式启动。该主题歌由山东省委网信办指导,大众网、日照市委网信办联合制作,展示了我国在海洋强国建设方面的生动实践。[详细]
日前,日照市岚山区纪委区监委对日照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岚山大队交通事故处理科副科长王恩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