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 “第一书记”刘洪政的扶贫路

2018-12-29 11:30:00 来源: 大众网日照·海报新闻 作者: 孙瑜泽 张守军

刘勰文化展馆

整理道路

走访贫困户

  大众网日照·海报新闻12月29日讯(记者 孙瑜泽 通讯员 张守军)大沈庄村又名大沈刘庄村,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截止2018年8月,莒县东莞镇大沈庄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87人,已经全部脱贫。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至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前,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依然享受扶贫补助。而今如何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新上任的市公路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刘洪政的面前。

  大沈庄村位于东莞镇驻地西北7.5公里处,西部与沂水县金华峪村相距3.5公里,北部与沂水县宝山坡村为邻。处文山之阴,武山之阳,武山山泉是潍河的南源,河水从村中流过,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大村,也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的祖籍地。在村西有一处汉墓遗址,发掘出的文物现保存在莒县博物馆,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悠久。

  该村现有土地面积4000亩(均为二、三级耕地)、山林地1100亩(属于荒地),小(二)型水库2座,分布在村西南和村正东。村里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花生、小麦、地瓜等,经济作物有黄烟、药材、桑蚕等。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作物种植,效益不高。

  目前,该村现有817户2378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668人。党员人数61名,60岁以上的党员有30名,常年在家的党员43名,长期外出打工党员18名,属于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

  “转方式,调结构”不仅适合城市经济,也适合农村经济。为解决该村现状,刘洪政抓住东莞镇大力提倡培育特色产业的契机,在社区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与村干部积极引导全村发展油杏产业。积极收集有关油杏资料,了解种植知识,对油杏种植产业的支持政策、土壤气候和预期效益进行了调研分析,与村干部一起走访村民,宣传政策,介绍油杏产业前景,并利用上级安排的6万元“第一书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引导资金”,引导村民发展油杏产业。目前,全村购置油杏苗3万余棵,已种植300多亩。另外,他和分管副镇长、社区干部一起拜访大沈庄走出的“能人”,争取他们支持故乡发展。他们已经与莒县华腾有机生姜有限公司达成了“保底+信息+收购”特色农业种植意向。油杏产业和特色农业,勾勒出了大沈庄经济转型发展的美好蓝图。

  基础设施差是贫困落后村的共性,为提升基础设施,刘洪政向派出单位市公路局积极汇报,申请首批资金6万元用于街道照明、道路修建等民生工程。同时,他积极协助该村抓好投资约160余万元的潍河治理工程,与村干部一起研究管道铺设、自然景观保护和河道树木清理等工作。抓住村土地整理的有利契机,协助村里修建“一横两纵”生产路。目前,长1.5公里、宽8.5米的“一横”路基已经完成,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善。

  美丽农村建设必须根植于乡村文化。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刘洪政特别关心乡村文化建设,他协助镇党委装修刘勰记忆馆。他组织村里民间艺人、文化爱好者搜集、整理和挖掘历史文化资料,完成了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文化研究项目报告,并以大沈庄文化底蕴为依托,为东莞镇积极申报“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现在的大沈庄,仍存有许多老房子、老井、摩崖石刻、古墓碑等遗迹遗存,处处记忆着这里悠久而又灿烂的历史文化。在“第一书记”刘洪政的带领下,不久的将来,它们也将是大沈庄逐步走向富裕的见证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昊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