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南茶北引"成功50周年 日照今年将举办10项活动
来源:大众网 2016-06-30 10:44:00
纪念“南茶北引”成功50周年 新闻发布会举办
日照市茶叶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郭常青讲话
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大众网日照6月30日(记者 万嵩)30日,为纪念“南茶北引”成功50周年,日照市农业局在会展中心新闻发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日照市茶叶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郭常青向媒体记者介绍了“南茶北引”成功50周年我市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今后我市茶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郭常青主任还在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表示绿茶产业作为我市重要的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多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下一步我们要持续发扬“十二五”以来茶产业发展的好机制、好模式、好经验、好做法,紧紧围绕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努力打造茶产业集群和茶产业园区,严格质量管理,积极开拓市场,做强日照绿茶公共品牌,狠抓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推广茶叶生产管理机械化,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树立日照绿茶品牌形象,不断拓宽营销渠道,不断拉长产业链,真正做强做优茶产业,在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龙头、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上下真功夫、实功夫。
2016年是日照市“南茶北引”成功50周年,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全市茶园面积已达25万亩,年产干茶1.5万吨,总产值达25.8亿元,是我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优质绿茶生产基地,与韩国宝城、日本静冈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为纪念“南茶北引”成功50周年,2016年开展以下10项活动。1、在哈尔滨市举办“日照绿茶”宣传推介会,进一步开拓北方市场。2、举行“南茶北引”成功50周年新闻发布会。3、举办“南茶北引”成功50周年系列摄影采风及老照片征集活动。4、举办日照市“全民饮茶日”活动。5、开展日照市首届“日照杯”名优茶评比。6、召开“南茶北引”50周年座谈会。7、建设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研发基地。8、建立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院士工作站。9、配合有关部门编辑出版《茶工具书》。10、推行日照绿茶“母子商标”,提升日照绿茶品牌影响力。
附:纪念“南茶北引”成功50周年新闻发布会主发布辞全文
日照市茶叶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郭常青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南茶北引”成功50周年我市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全市绿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966年,日照市积极响应山东省政府“南茶北引”工程的号召,试点试种成功,开启了山东种茶的先河,也使我国的种茶区域往北扩大了三个纬度。日照茶叶在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转变,逐步发展为一项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茶叶发展作为振兴“三农”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着力打造“日照绿茶”品牌,全面建设“北方绿茶之乡”,日照茶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5万亩、茶叶总产量1.5万吨,茶产业总收入25.8亿元,茶叶生产涉及32个乡镇、779个村、20余万茶农,涌现出巨峰镇、后村镇、南湖镇、夏庄镇、潮河镇等一批茶叶生产特色乡镇。以绿茶为主导产业的巨峰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淞晨茶文化产业园成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巨峰镇百里绿茶长廊成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我市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已分别占全省的60%以上和75%以上,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和我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优质绿茶生产基地,被誉为“北方绿茶之乡”,与韩国宝城、日本静冈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
二是名优品牌持续增多。日照绿茶品质优异,具有“叶片厚、耐冲泡、黄绿汤、板栗香”的独特品质,先后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证明商标、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农业部批准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茶叶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0个茶叶品牌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10个茶叶品牌荣获山东名牌产品。
三是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已建成省级标准茶园示范基地23处、市级标准化茶园生产基地18处。有效期内茶叶“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5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9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7个。东港区被授予“国家级有机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岚山区荣获“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特色产茶县”和“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四是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茶叶年总收入达到25.8亿元,亩均鲜叶收入达到8000余元,有的超过1万元。特别是已建成的高效生态茶园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对周边茶农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当地茶农增收。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推动规模化发展。全市坚持把做大做强绿茶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打造“北方绿茶之乡”。一是抓规划。2008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国首次运用地理信息、遥感、全球定位“3S”技术,对全市茶叶生产发展情况到村、到户、到地块开展普查,对实有茶园面积逐一进行了核实登记,做到了情况明,底子清。根据普查状况,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标准化生产,稳步发展”的原则,及时制定规划,出台政策,鼓励各级不断扩大茶叶生产规模,重点是大力发展高标准生态高效茶园。二是抓考核。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把绿茶发展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立项督办,并作为全市镇域经济的重点考核内容进行专项考核。三是抓扶持。为进一步提高我市茶产业发展水平,推动茶叶生产向生态化、安全化、优质化、高效化快速发展,市农业局、财政局每年都实施生态高效示范茶园项目和茶叶清洁化生产示范项目评选,并给与财政资金补贴;东港区和岚山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茶叶基地发展,对集中连片新发展的不同规模的茶园给与相应的奖励。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茶产业发展呈现出逐渐向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良好局面。2015年全市新发展茶园面积1.5万亩,实行了统一规划、区域化种植,建园质量好、档次高。
(二)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一是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全市先后发布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 日照绿茶》、《日照绿茶 幼龄茶园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日照绿茶投产茶园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及《日照绿茶 有机茶园生产技术规程》4项茶叶标准,日照标准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和日照茶叶生产技术标准成为山东省标准。二是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依托农技推广系统、茶叶加工龙头企业、茶叶合作社、生态高效示范茶园等,示范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强茶园生态化建设,完善茶园基础设施,改善茶叶加工设备,大力提升茶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水平,推动日照茶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市农业局、财政局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实施生态高效示范茶园和茶叶清洁化生产示范基地评选活动并给与财政补助。目前已评选出生态高效示范茶园20家,茶叶清洁化生产示范基地8家。三是举办和参与名优茶评比活动。在全国茶叶各类评审活动中,有1只茶样荣获“中茶杯”金奖、5只茶样荣获“中茶杯”银奖、9只茶样获“中茶杯”特等奖、68个茶样获“中茶杯”一等奖;2个茶样获得“国饮杯”特等奖、14个茶样获“国饮杯”一等奖。“圣谷山”牌日照绿茶荣获山东唯一的“金骆驼”奖;日照浏园春有机茶,作为山东活动周唯一指定用茶登上米兰世博会,据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榜,“日照绿茶”品牌价值已达11.87亿元,跻身全国茶叶品牌50强。
(三)努力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是引导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茶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迅速发展,促进了名优茶叶产量、质量和种茶效益的大幅度提高。目前,全市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到390余家,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达到3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达到634家。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鲜叶采摘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茶农收入明显增加。三是注重市场开拓。通过“搭台唱戏”、“借水行舟”等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扩大日照绿茶的影响力,举办参加了一系列国内外重要茶事活动。2011年,举办了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会议,连续举办4届日照茶叶博览会、4届日照绿茶节及多届日照茶文化博览会。市政府多次组织相关茶企在北京、哈尔滨举办日照绿茶推介会;茶叶行业也多次组织企业到外省市宣传推介日照绿茶;多家茶企先后在青岛、济南、北京等大中城市设立茶叶经销处、茶馆等营销网络,在天猫、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现代网络营销,有效扩大了日照绿茶市场占有率。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日照绿茶市外销售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四)扎实开展技术服务和科研攻关。一是开展茶叶技术指导培训。针对近几年异常天气变化情况,每年都要在关键农时季节定期召开茶园管理现场观摩会,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产茶重点区域开展现场指导;面向基层开通了6部茶叶生产技术服务热线电话,及时解答茶农技术问题。同时,举办各类茶叶技术培训班,我市先后承办了农业部和省农业厅举办的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全省有机茶生产技术与认证培训班和3期中级炒茶工培训班,培训了全省及我市一大批茶叶技术骨干,特别是去年9月份,我市邀请中国茶叶界唯一院士陈宗懋举办了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对今后一个时期茶叶质量安全工作,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加强市级茶叶科研机构建设。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是全省唯一一家市级茶叶综合科研机构,目前已集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科技部茶业成果转化中心和山东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一体,是我国位置最北、世界上纬度最高、离海最近的茶叶科研机构。2014年,日照市人民政府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全面技术合作协议,双方依托市茶科所共同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北方茶叶研究中心”,将市茶科所打造成为“起点高、创新强、功能全”特色突出的国内一流茶叶科研机构,推动我市茶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组织开展茶叶科研攻关。长期以来,广大科技人员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实施成果转化,为日照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20余项,自选课题100余项,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30余项;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建立示范基地等方法转化科技成果,加快了茶树良种化、茶园生态化、生产机械化、加工规模化、产业品牌化和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建设,促进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和茶文化全产业链协调发展。2014年7月,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我国茶业界唯一院士陈宗懋签订合作协议,为日照茶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三、“十三五”日照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茶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市坚持“因地制宜、集聚发展,市场驱动、统筹发展,科技支持、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增加茶农收入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化政策支持,扩大产业规模,加强基础建设,推广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精深加工,实施品牌带动,努力推动日照茶产业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30万亩,采摘面积25万亩,分别占全省的60%和70%;茶叶产量2.3万吨,干毛茶总产值4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6%和76%以上;主产区茶农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一是加快低产低效茶园改造。重点规范建设东港区后村镇、岚山巨峰镇2个万亩片、8个千亩片,推行老茶园更新改建和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升级示范园建设。建设更新改建示范园10个、低产低效茶园改造示范园100个。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茶园铺草等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适宜机械化管理的标准茶叶种植模式,加快适宜茶叶采摘机械化技术的引进示范。到2020年,良种比例、无性系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20%以上。
二是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园区。建设优质高效生态示范园30个,其中达到省级示范认定15个。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提高茶叶单产和质量,示范园区的茶园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到2020年,50%以上示范园区的茶园达到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
三是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大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重点打造20家市级以上茶叶加工龙头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实现清洁化生产。推动一批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参与建设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实现建基地、搞研发、创品牌、拓市场、走龙头带动发展之路。
四是提高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水平。努力提升茶叶品种加工工艺,加快设备的改造提升,到2020年,建成茶叶清洁化生产线5条,全市茶叶生产加工机械保有量突破1万台(套)。
五是推进质量与品牌化建设。在东港区、岚山区等茶叶主产区建设县级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到2020年“三品”认证茶园面积达到65%以上;坚持“创牌、护牌、扬牌”并举,联合茶叶企业、行业组织、媒体、融合技术、会展、文化等要素,整体化推进茶叶质量、品质、“包装”建设与开发,集中打造并叫响“日照绿茶”品牌。
六是深度挖掘茶叶文化内涵。开展多种形式的茶事活动,挖掘日照历史文化,丰富日照茶文化内涵,采用多种途径传播日照绿茶文化;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集旅游、观光、文化于一体的茶园,开辟“茶之旅”专线,突出游客自采、自炒、自泡、自品尝等自娱休闲项目,增强旅游业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