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林坤
责任编辑:孙昊
海报新闻记者 王阳 叶雯 日照报道
“起锚出海喽!兄弟们,拾起篙来!”作为岚山渔民号子的传承人,杨洪永17岁开始学唱岚山号子,如今已经唱了54年。71岁的杨洪永每当唱起岚山号子,依旧是那么高亢有力。
热爱“打号”,走上岚山号子传承之路。
杨洪永17岁开始打渔,跟着其他人一起喊号子,成了船长后,他就开始领号子,每天清晨5点多,杨洪永都会到山上或海边打会儿号子,一天的精神头就会倍儿足;傍晚到广场上乘凉、闲逛,也打上两嗓子号子,既快乐了自己也愉悦了他人。
“打号子能够激发渔民的斗志,一打号子,浑身的劲都跟着出来了,渔网很快就被拉上来了。在我的船上,号子打得好,活干得快,大家都愿意跟着我干活。”说起以往的打渔生活,杨洪永一脸自豪。
抱诚守真,带领岚山号子发扬光大。
杨洪永的生活离不开岚山号子,而岚山号子的发扬和传承更离不开杨洪永。自从岚山号子被搬上舞台,杨洪永陪着它一步步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杨洪永所带领的岚山号子表演队是2004年成立的,先后参加过中央七套的《华夏文明五千年》、首届中国日照水上运动会开幕式、“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省地方文艺大赛、省运会闭幕式等中央、省、市级各类演出活动,并获得“最佳号子王”“最佳特色奖”等荣誉称号。
“能把我们岚山的海洋文化传扬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岚山号子,我感到非常自豪。”杨洪永说道。
提灯引路,致力岚山号子薪火相传。
“上舞台、进校园、进社区,最重要的就是把岚山号子传承下去。”作为岚山号子的传承人,杨洪永深知不能只是自己喜欢就可以的,要想让岚山号子长久不衰,关键还在于人的传承。自2020年开始,杨洪永致力于到社区、学校等场所进行岚山号子教学,让孩子们对岚山号子有了深入地了解,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更让学生们礼敬传统文化,体会到了渔民为生活不断奋斗的勇者精神。
如今,杨洪永带着岚山号子传承人的身份,和同伴们或走进学校,或登上舞台,再现岚山号子,让更多人借此了解日照海洋文化。“把岚山号子传承下去,这是我一生的愿望。”杨洪永说。
初审编辑:林坤
责任编辑:孙昊
“如同飘散在天空中的蒲公英,猛地一下坠落到这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从此日照便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刘晓曦是山东海洋文旅集团的一员,更是日照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详细]
七岁时第一次看大海,蓝天碧海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作后,与大海“为伴”,他亲身参与海岸带提升整治,见证着沿海蝶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