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区教体局:织密权益防护网 绘就青少年成长“阳光图谱”

2025-06-29 17:07:3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栾素素

  大众网记者 栾素素 通讯员 杨鹏飞 日照报道

  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立足岗位职责,将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以机制创新破题、以课程创生铸魂、以行动创优护航、以协同创联聚力,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有温度的四维工作体系,交出了一份充满“阳光”温度与“山海”特色的答卷,让4万余名青少年在“阳光图谱”中绽放成长力量。

  创新经纬机制 构建权益守护“智慧网”

  一是纵向贯通,构建四级响应机制。搭建“学生观测员→班主任→学校专员→区级指挥中心”四级响应网络,构建“成长预警系统”,实现心理波动、安全隐患、权益诉求等信息的快速上报、精准分析、闭环处置,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切实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二是横向联动,搭建专业培养体系。面向全区中小学权益岗成员,启动专业培养计划,开展联片主题教研活动,通过理论培训、案例研讨、实战演练等多元形式,推动教师“抱团成长”,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打造一支懂政策、业务精、有情怀的基层权益守护队伍。目前,已完成112人次培训。

  三是立体协同,融合家校社力量。将青少年权益维护嵌入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网络,精选骨干教师担任“融合专员”,聚焦学业压力、网络沉迷、亲子关系等热点难点,依托学校心理辅导室、社区活动中心、普法教育基地等,开展座谈会、法治课堂、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青少年权益守护工作的共建共治共享。组建“家长监督员”队伍,参与校园安全巡查、课程内容监督等,累计提出优化建议47条,有效推动校园安全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双提升。

  创生山海课程 打造文化浸润“特色园”

  一是开设心灵驿站,让文化成为心灵疗愈的“活教材”。充分发挥“山海茶钢”独特的文化底蕴,将非遗岚山号子、传统茶礼、渔民画创作等转化为特色心理课程,打造“心灵驿站”,让文化基因成为精神滋养。学校设立“心理树洞”倾诉角、“情绪涂鸦”宣泄墙、“放松体验”等互动设施,通过文化体验和心理疏导双轨模式,筑牢校园安全岛。

  二是开设向阳花开课程,为不同花期定制“心灵养料”。针对不同学段心理发展特点,研发“向阳花开”系列主题课程,开展心理健康宣讲、情景剧、辩论赛等活动,将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入,从认知、情感、行为层面守护青少年心理发展权益。累计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52场,9项作品被评为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案,2项作品获全市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一等奖,人民网以《聚焦心理健康 呵护学生心灵》为题报道我区做法。

  三是开设行走的课堂,让社会万象成为青少年的“成长摇篮”。以“小学乡土乡情、初中区情市情、高中省情国情”为梯度,构建权益教育研学体系,升级法治教育、研学实践、安全体验等特色路线,开展自护体验、职业安全规划等活动32场,8600余名学生通过“行走的课堂”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在纵览乡野、体验社会中强化防护意识。

  创优护航行动 织密健康成长“防护林”

  一是实施“蓝盾护苗”校园安全行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司法等部门,以权益岗为纽带,常态化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环境净化专项行动,排查整治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欺凌暴力隐患。设立学生安全体验官,邀请学生参与隐患排查与安全宣传,提升主人翁意识和自护能力。

  二是实施“心灵伙伴”精准关爱行动。深化全员育人导师制,加强“汇澜成长”志愿服务队建设,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学期初对全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摸排筛查,针对心理异常学生建立三级预警档案。组建“1+N”“心灵伙伴”帮扶小组,实行一人一档、一周一谈、一月一访“三个一”关爱机制,累计开展沙盘治疗、心理个辅等干预180余次,有效提升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成效。

  三是实施“四点半”课后服务提质行动。充分发挥课后服务教师专业力量,升级41处“四点半课堂”,引入科技馆、艺术社团、非遗等优质社会资源,提供科技创新、艺术熏陶、体育健身、劳动实践、权益知识普及等多元化、高质量的课后服务项目,将课后服务阵地打造成青少年权益保护“安全港湾”和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让服务覆盖更精准、权益守护更到位。

  创联共育沃土 擘画关爱未来“同心圆”

  一是“守护者联盟”扩容增效。在原有教体、公安、法院等部门协作基础上,吸纳公益基金会、律师事务所、心理咨询机构、优秀企业等社会力量,扩容守护者联盟力量。各单位发挥自身优势,设立专项助学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捐赠文体器材、开设职业体验日等,形成优势互补、多元供给的服务生态。

  二是“汇澜家长学校”科学赋能。依托“汇澜”家长学校,搭建“线上+线下”双线培训平台,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法律工作者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亲子沟通技巧、未成年人心理特点等主题,开展专题讲座48场,覆盖家长3.2万人次,提升家长科学养教水平与依法监护能力,从家庭端筑牢青少年权益保护防线。

  三是“法治星火团”启蒙护航。选聘法治副校长、骨干教师、家长志愿者、青少年普法员等组建法治星火团,创新“讲座+体验”法治教育模式。联合区法院开展模拟法庭活动12场次,协同区公安分局开展反诈宣传活动6场,覆盖学生8000余人,营造了学法、知法、守法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初审编辑:林坤

责任编辑:孙昊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