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林坤
责任编辑:孙昊
大众网记者 赵文钰 梁镇韬 日照报道
春风拂过海岸,北纬35°的日照岚山迎来海虹最肥美的季节。当地人家厨房里“哒哒”的剁馅声与海浪声交织,一道承载着海洋与土地双重风味的时令美食——海虹韭菜鸡蛋水饺,正升腾起独属于春天的烟火气。
17时许,经验丰富的张阿姨早已提着篮子去市场采购海虹:“春天的海虹肉厚黄多,指甲一挑就能整块剥出,但鲜味流失快,所以必须现剥现用。”在她家厨房里,饱满的海虹肉与焯水后的粉条、炒香的土鸡蛋碎相遇,头茬韭菜的辛香瞬间激活整盆馅料。“酱油提鲜,豆瓣酱增味,最后撒上一点点盐。”据张阿姨介绍,海虹自带咸味,盐多了夺鲜。
“面皮是水饺的‘铠甲’。”水与面粉以1:2比例混合,揉至“光盆光手光面”。经验十足的张阿姨说,“面团要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这样煮时不易破,更能兜住汤汁。”
包制环节最见功力。拇指压馅、食指推褶,张阿姨五秒内捏出一道道匀称的褶纹:“老辈人说褶子要像浪花,收口捏成‘元宝肚’,汤汁一滴不漏。”沸水下锅,待水饺如白鹅般三次浮起,薄皮下的韭菜绿、鸡蛋黄与海虹的琥珀色若隐若现。
这道看似寻常的家常水饺,实则藏着岚山人“靠海吃海”的生存智慧。这个春天,不妨循着海风的味道走进岚山,或在家复刻这道“山海协作”的时令美味,让舌尖感受北纬35°的“鲜”。
初审编辑:林坤
责任编辑:孙昊
海沙子学名兰蛤,盛产于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和两城镇安家村河流入海口,因个头太小,难成大菜,当地渔民便因势利导,只取其鲜,经过“洗、淘、煮、滤”后,其汤色青黄、鲜美无比,原汁汤卤再搭配上筋道的手擀面,成就了日照独有的特色美食——海沙子面。[详细]
会议指出,2024年,日照市文旅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力提升经济贡献度、群众满意度、城市知名度,推动机关党建赋能添力,产品发展提质增效,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两创”成果丰硕,旅游服务质效双升,宣传营销成效明显,文旅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详细]
日照街道的做法堪称典范:与其推倒重建,不如因势利导。他们的做法更像是绣花:以家家户户都有的樱花为绣针,把古老村落、淳朴民风的“老底子”,和乡村文旅新业态绣成了“双面绣”。正面看是”樱花雨里忆乡愁“的浪漫,反面则是实打实的产业振兴账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