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梦飞
大众网记者 徐延斌 日照报道
在莒县招贤镇何家曲坊村,提起驻村第一书记王世武,村民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来自县财政局的干部,自2023年11月驻村以来,以“实干”为笔,“担当”为墨,带领这个曾因基础薄弱、班子涣散、矛盾频发而十年换了七八任支部书记的“老大难”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破局:建强班子聚人心
面对村庄困局,王世武深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挨家挨户走访,精准把脉——症结在于支部班子软弱。解局的关键是找到“领头雁”。他多方考察,诚意相邀,成功回引90后退伍军人何兆晓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配齐配强了班子。“王书记真是‘三顾茅庐’,他的诚意点燃了我回村干事的热情。”新任书记何兆晓感慨道。一个坚强有力的核心,为村庄发展注入了第一剂强心针。
实干:化解矛盾惠民生
新班子上任,王世武带领大家直击村民“急难愁盼”:拆除多年“顽疾”违建、疏通水渠根治内涝、争取变压器保障大棚用电、帮销滞销土豆6.8万斤……一桩桩实事落地有声。“以前晚上出门得摸黑,现在路灯亮堂堂!”村民李婶指着新安装的39盏路灯,喜悦溢于言表。招贤镇党委组织委员朱会强评价:“王世武同志善用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将矛盾化解在一线。如今,何家曲坊村的热线投诉率下降了80%,这就是实打实的和谐成效。”
强基:扮靓家园优环境
“村庄要发展,硬件软件必须双提升。”王世武积极奔走,争取资金和资源:硬化道路1200平方米、石砌河道450米、新建党建文化长廊和便民厕所,还对接在外乡贤捐赠水泥、红砖等物资。昔日破旧的村委焕然一新,新建的文化长廊成了村民纳凉聊天的好去处。“以前开会挤在小破屋,现在会议室宽敞又亮堂”!党员们纷纷点赞。村容村貌的提升,让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兴业:谋划产业促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王世武将目光投向田野:规划蔬菜大棚、引进北美冬青(高档花木)和蓝莓种植产业,并着力推动技术升级和产销对接。“王书记帮我们请专家、拓销路,心里踏实多了!”种植大户老何对产业前景充满信心。特色产业的培育,为村民持续增收和村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心:他是村民贴心人
王世武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头。“王书记常来问长问短,连我孙子上学的事都记挂着”。独居的张奶奶感动地说。村民何大哥则用“三心”总结:“他办事公道,我们有信心;他干事实在,我们很安心;他把村子当自家,我们更暖心”。
面对赞誉,王世武谦逊如初:“驻村第一书记,就是要把脚印留在基层,把口碑立在民心”。他的实干担当也赢得了广泛认可:获评全县“优胜奖”第一书记、“日照牛人”等称号,何家曲坊村更荣获“美丽村庄建设一等奖”。
展望:振兴路上再出发
谈及未来,王世武目光坚定:“我们将持续建强班子,做大特色产业,让村民的腰包更鼓、日子更红火”!招贤镇党委张福龙表示:“王世武是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优秀代表,他的实干经验为全镇提供了宝贵借鉴”。
从“问题成堆”到“希望升腾”,王世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热土,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他的故事,为何家曲坊村的振兴之路铺就了坚实基石,也点亮了更多乡村的希望之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梦飞
对于日照来说,这样的温馨故事,几乎每天都在日照这座城市悄然发生,每一位踏入这片土地的游客,都能深刻体会到这里独有的温情与热忱。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正能量,让日照这座海滨小城更加充满爱和希望。[详细]
在本届大赛158件获奖作品中,山东省海洋局、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报送的纪实类作品《远方来客》获“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一等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