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梦飞
大众网记者 陈梦飞 通讯员 迟洋洋 日照报道
七月流火,万物竞秀。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桃葡莓好,莒果丰登"实践服务团师生一行,怀揣科技兴农的赤诚之心,奔赴日照市莒县果庄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专业赋能产业,用脚步丈量乡情,在田间地头书写新时代农科学子的青春答卷。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点亮乡村振兴路
实践团首站来到果庄镇政府参加座谈会。果庄镇农业负责人赵伟田如数家珍地介绍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历程,当提到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推广新品种、运用智能设备实现大棚远程调控时,团队成员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些技术正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队员史泽乾同学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在蓝莓种植基地,滴灌系统精准浇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大显身手,每亩10万元的高产值让队员们惊叹不已。针对种植户反映的市场销售难题,团队立即展开头脑风暴,提出"电商+合作社"的解决方案,赢得农户连连称赞。
产业升级:特色种植铺就致富新途径
走进小张官庄村,阳光玫瑰葡萄的清香扑面而来。"从3个试验种植棚到现在的规模种植,我们走出一条'小而精'的发展路子。"村支书丁书记自豪地说。队员们仔细观察葡萄的长势,学习控制单串重量、施用农家肥等精细化管理技术。在张家海坡村,自动化钢结构大棚取代了昔日的"小草棚",油桃亩产值实现五倍增长。交易市场上,银行驻场结算、冷库预冷保鲜的完善产业链,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产业升级带来的巨大效益。
文化传承:古老技艺焕发时代新生
在下屯村黄烟种植区,郭会计正带领农户进行"打头"作业。他详细介绍烟站统一育苗、技术指导的产业化模式,以及传统烘烤技艺的现代化改良。"中上等烟叶能卖到30元一斤呢!"郭会计的笑脸映着墨绿的烟叶,不禁让人想到一幅动人的丰收图景。队员们认真记录烟叶分级标准,学习根腐病防治经验,为传统作物种植的现代化转型积累宝贵素材。
青春担当:田间课堂书写成长篇章
白天深入田间调研,夜晚围坐总结研讨,成为实践团的日常。队长王萧竣深有感触:"果庄镇的经验证明,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科技、农户三方合力。"团队计划将调研成果整理成技术手册,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返程前的分享会上,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读懂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刻含义。"
从智慧农业的科技之光,到特色产业的蓬勃生机,再到传统技艺的时代新生,青岛农大学子用专业与热情,在日照这片热土上播撒希望的种子。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农科人的使命担当,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谱写着动人的青春乐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梦飞
对于日照来说,这样的温馨故事,几乎每天都在日照这座城市悄然发生,每一位踏入这片土地的游客,都能深刻体会到这里独有的温情与热忱。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正能量,让日照这座海滨小城更加充满爱和希望。[详细]
在本届大赛158件获奖作品中,山东省海洋局、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报送的纪实类作品《远方来客》获“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一等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