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城墙“唱”起春之歌,文旅融合的“莒县样本”太动人

2025-03-25 17:19:30 来源:  作者: 杨玉莹

  海报新闻记者 平可心 杨玉莹 日照报道

  2025年3月22日,春分时节,莒县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莒国古城千年城墙化身“五线谱”,莒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史素娟的原创歌曲《春天送你一首歌》在春风中流淌,让历史与音乐碰撞出绚烂火花。这场“春天音乐会”不仅是一次文旅创新实践,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时代表达的深情对话。

  文旅融合的“破壁”尝试:古城墙上的五线谱

  莒国古城,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而这一次,它不再只是沉默的砖石。当古城墙被投影成跳动的五线谱,音符在斑驳的墙面上流淌,历史与现代、视觉与听觉的界限被彻底打破。这种创意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激活——让静态的遗迹“开口歌唱”,让游客在旋律中触摸历史的脉络。

  文旅局长的角色也从“管理者”转变为“创作者”,用音乐搭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歌词中“我曾在过往的岁月里深情地唱过”,既是对莒县文化底蕴的致敬,也暗含文旅人“以歌传情”的匠心。这种“破圈”表达,让文旅融合不再是口号,而成为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

  歌词里的文化密码:从“旋律”到“森林”的意象生长

  《春天送你一首歌》的歌词充满诗意与哲思。“埋下的旋律将在心里长出森林”,既是对音乐感染力的浪漫诠释,也隐喻了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一颗旋律的种子,终将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化作精神的绿荫。

  莒县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本身就如同一座“文化森林”,而这场音乐会,恰似一次“播种”。当游客在古城中聆听这首歌,他们带走的不仅是一段旋律,更是一份对莒县历史与人文的情感认同。文旅的终极目标,正是让文化“活”在人们心里,而非停留在宣传册上。

  文旅创新的“莒县模式”:小城如何讲好大故事?

  在乡村振兴与文旅升级的大背景下,许多地区陷入同质化困境——网红打卡、千篇一律的民俗表演,而莒县的这次尝试,提供了一种差异化思路:以本土文化为魂,以艺术创作为媒,让在地资源焕发新生命。

  局长亲自写歌、古城化身舞台,这种“接地气”又“有灵气”的策划,既降低了文化传播的门槛,又提升了体验的独特性。它启示我们:文旅融合需要创意,未必追求流量爆炸,但必须追求情感共鸣。

  从“音乐会”到“可持续”,文旅融合如何走得更远?

  一场成功的活动只是起点。若要让“文旅+音乐”的模式持续释放能量,还需更多配套探索:比如将《春天送你一首歌》打造成莒县文旅IP,开发主题文创;在古城定期举办四季音乐会,形成品牌效应;甚至结合AR技术,让游客用手机扫描城墙即可“解锁”隐藏旋律,增强互动性……

  此外,文旅局长的“创作者”身份也值得寻味。局长亲自参与文化生产,既能带动本地文艺创作氛围,也能传递“文旅人首先是文化人”的理念。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基层文旅工作者从“幕后”走到“台前”,用才华与热情为地方代言。

  让文化的春潮在时代中流淌。莒县的这场春天音乐会,像一粒石子投入湖心,涟漪荡开的不仅是音符,更是对文旅融合的深刻思考。当古城墙“唱”起歌谣,当文旅局长化身“音乐诗人”,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文化传承可以如此轻盈,乡村振兴可以如此诗意。

  “春天送你一首歌”,送的不仅是旋律,更是一座城的温度与情怀,在传统与创新的交响中,奏响属于自己的“春之声”。

初审编辑:平可心

责任编辑:孙昊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