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延斌
大众网记者 徐延斌 日照报道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总有一些追光者,他们怀揣梦想,扎根基层,用坚持与热爱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莒县翰林书法学校校长刘立详,便是这样一位逐梦人。
刘立详大学期间就已成为党员,毕业后,他放弃高校丰厚待遇,毅然回到老家莒县洛河镇,这一抉择源于他在高校教学时的深刻触动。在洛河镇教授书法的初期,他发现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在书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到正规的书法教育,他决心创办一所属于农村人的书法学校。
创业初期,艰难重重。刘立详在洛河镇广场旁租下一间房子,开启了书法培训之路。寒冬时节,他骑着母亲的电动车,带着玉米棒和烧炭炉子去学校生火,常常弄得满脸是灰,生炉子就要花费半个多小时甚至一小时。由于家长对书法教育的不了解、不认可,最初只有两名学生,且家长以签名形式报名,面对诸多困难,刘立详也曾想过放弃,但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信任,让他坚持了下来。
一名主动求学者成为他事业的转折点。这个八九岁的孩子,因刘立详回乡办学而激动不已,成为他招收的第一个学生。如今,这个孩子已升入初中,毛笔书法达7级,学习成绩全镇第一。
在刘立详的不懈努力下,学校逐步发展壮大。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拥有固定场所,教室里安装了空调等现代化家电。学校也从洛河镇的一所小学校,发展成为拥有20所加盟分校的书法教育网络。翰林书法学校是洛河镇唯一通过教育局、消防局、行政审批局验收,拥有法人代表资格的合法书法类学校。
“刘老师讲课风趣幽默,从不感觉枯燥,不仅学到了书法,还能学到很多人生哲理。”这是很多学员的评价。刘立详一直认为,写书法就是写人生,横竖撇捺中参悟的是人生的道理。学校创立坚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校规和“忌躁、忌傲、勿怠、勿庸”的校训,培养学员不仅在书法技能上有所建树,更在品德修养上不断提升。
作为党员,刘立详始终牢记回馈社会。疫情期间,他主动向洛河镇中心小学捐赠价值2000多元的防疫物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农村孩子像城市孩子一样,在书法的熏陶下活泼成长、学习进步。
莒县翰林书法学校一直以来以专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扎根乡镇,和每一位热爱书法的孩子在墨香中书写精彩未来,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延斌
在五莲,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蒸年糕、蒸面鱼”来迎接新年的到来,用馒头卡花做出来的花样馒头,既精致又好看;年三十晚上,大家还会将饺子放在高粱秆做的盖帘上,煮熟的饺子底部,会留有盖帘特殊的印迹,成了许多五莲人记忆中的年味儿。[详细]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春节进入倒计时,日照人的“菜篮子”稳稳当当,海鲜产品的供应也“火力拉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