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崔益萌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蜱传播为主。因此,避免蜱虫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蜱的特点: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春秋季是蜱活动的高峰季节,蜱虫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二、蜱的危害:
蜱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
三、环境及家畜蜱的预防控制:
鼠类、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袭,是主要的防控对象。
1、环境处理: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可用杀蜱药液对圈舍内墙面、门窗、柱子做滞留喷酒,保持畜舍干燥。
2、家畜、家禽处理: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类较多时,可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公众使用杀虫剂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3、城市居民家中饲养宠物通常无蜱寄生,如果携带宠物去野外玩耍,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四、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针织衣服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每天劳动或者野外活动结束后还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
2、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2岁以上年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当使用防晒用品时,先涂抹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睡觉前应把驱避剂洗去。
五、蜱的处理
2、发现蜱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虫,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3、有蜱叮咬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六、该病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1、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可引起人体发病。
2、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毒动物的血液等体液可导致感染。
七、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肝酶升高。严重者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老年患者及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较危重。
八、治疗原则:
如有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谨遵医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崔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