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 > 莒县 > 莒县要闻

莒县小店镇攀大“农业特区”

来源:莒县政府网   作者:   2016-04-20 17:40:00

多年来,小店镇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富民强镇的主要措施来抓,充分借鉴特色农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技术等优势,不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优化种植业品种,突出发展以绿芦笋、油桃、草莓、蓝莓、茶叶、干杂果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农业大镇向特色化农业强镇的快速转变,特色农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力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小店镇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山区森林茂密,植被覆盖良好,陡峭的山势给人无穷的想象,涧中的溪水给大山增添了灵气与活力,良好的生态环境筑起了宜居宜业的“天然氧吧”。西部平原紧依沭河,土地肥沃,是种植各类优质特色农业的理想之地。中部丘陵,库坝扎堆,蓄有大量的农业用水资源,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提供良好的水利保障。近年来,该镇党委依托这些发展特色农业有利的基础条件,把发展市场潜力大、农民增收快、农业增收稳的特色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先后成功引种了绿芦笋、油桃、草莓、蓝莓、葡萄、茶叶、甜枣等现代农业。历经试种、成功、大面积发展的艰辛历程,走过市场、技术、品种攻关等曲折之路,逐步探索出了新的种植模式和高产高效栽培的新技术,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横山牌”系列农业新品牌,逐步打开了国内、国际新市场,使传统的农业大镇成了远近闻名的“农业特区”。绿芦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地、全国绿芦笋“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江北绿芦笋第一镇、芦笋之乡、鲁东南草莓生产基地、鲁东南最大的油桃生产基地等美誉折射了这里的农业之繁荣。

结合实情,科学布局,形成各自的地域特色。多年来,该镇结合传统的种植习惯,以及地理土壤等实际情况,确立了东部山区果茶、中部丘陵重点发展草莓、油桃,西部平原重点发展芦笋的总体思想,根据这一发展理念和具体的地理位置、土壤特性,又细分了“一带四片”、“五区百园”的总体规划。“一带”即是沭河以东的平原地区为绿芦笋产业带。“四线”是打造了4个绿芦笋集中种植区。“五区”即建成绿芦笋、草莓、油桃、茶叶、蓝莓5个产业区,“百园”即力争在5年内规划建设100处农业产业园或家庭农场。着力让全镇的特色农业朝着布局科学合理、地域特色分明、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特色农业发展新趋势。

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加大农业调整力度。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后,该镇将绿芦笋、油桃、草莓三大产业作为全镇的农业主导产业,将三大产业作为振兴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要抓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技术、市场拉动,服务推动等有效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全镇调结构促发展的种植积极性。特别是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年、农业结构提升年以及特色农业市场、技术“双牵引”活动的大气候的影响带动下,该镇农业发展又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掀起了新一轮“农业革命”热潮。目前,全镇已发展绿芦笋1.2万亩、草莓10000亩、油桃8500亩、茶叶2000亩、各类干杂果6500亩,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3.9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创建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近年来,该镇十分重视农业品牌的创建工作。在注重发展规模的同时,将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争创国家级品牌作为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先后多次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前来授课指导,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核心技术,使特色农业朝着绿色、无公害方向迈进。在国内外市场逐步形成了“小店的、绿色的、放心的”特色农业市场信誉,得到了国内外客户和消费者的青睐。为特色农业顺利走出国门,占领国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该镇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实施了一系列的品牌创建活动,先后注册了“文心绿”、“横山牌”系列产品商标,2011年成功申报获批了绿芦笋国家地理标准产品商标,2015年又获得了绿芦笋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良好的生态环境、上乘的农产品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赞美,芦笋之乡、草莓、油桃基地等美誉响遍大江南北,芦笋、油桃、草莓成了该镇在外的响亮名片和代名词。品牌农业为促进产业发展、升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广引客商,拓宽特色农业销售渠道。农产品的销路至关重要,没有可靠的销售网络,产得出卖不了直接影响到特色农业的“生死存亡”。基于这认识和发展现状,多年来,该镇在最初的引导、试种阶段,就把“销”字作为关键的生产环节来抓,既要产得好、产得多,还得要销得下,卖个好价钱,这是该镇在发展当初的最基本设想。为此,该镇从宣传推介入手,让更多的客商了解小店,了解小店的农产品。在多次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农产品推介会的基础上,该镇通过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多方式、多渠道、大广角地宣传推介小店镇的优质农特产品,精心制作了电视片、折页、微信等宣传资料,利用各种各样的场合和机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推介。在此基础上,该镇通过流通能人的推介工作,积极介绍外地客商前来参观,洽谈收购业务。并通过直接登门宣传推介的形式与全国多家大型超市、购物中心、饭店、批发市场建立了供销关系,让小店的农产品直接走进繁华超市,直接“端”到高级宾馆的餐桌。在直接减少了销售环节、提高了市场价位的基础上,开辟了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如今,每到芦笋、草莓、油桃等特色农业的市场销售旺季,大批新老客户纷沓而至,选取各自适应各自市场的农产品。截止目前,全镇已拥有全国农产品销售网点18家,与38家客商分别建立了芦笋、草莓、油桃购销关系,年销售农产品3600万公斤,实现产值2.6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将特色农业融入红色元素,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该镇组织有关人员对全镇的红色遗址、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红色文化的地理位置和具有本地特色的观光旅游采摘区域布局,编写了乡村旅游线路指南。整个线路涵盖了18个红色文化景点和多个农产品采摘园以及自然风光观赏区,使整个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更加突出了红色文化元素。

小店镇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著名的横山革命抗日根据地座落在镇东部山区横山一带,素有鲁东南“小延安”之美称。罗荣桓、李德生、肖华、黎玉、王芳、铁瑛、刘海涛、朱瑞、李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片充满革命激情的沃土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和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前横山、后横山、一溜崮西青山前,使使劲到河南(村)”,说明了在艰苦岁月里横山革命抗日根据地的活动范围。“铜邦铁底凤凰山,枪炮火药山头渊”印证了这里人民群众抗击侵略、争取自由的聪明智慧和大无畏的斗争胆略。以马跃仑、王玉璞等为代表的青年志士成了全镇人民学习的榜样和骄傲,以王大娘、崔大娘等为代表的妇女支前模范树起了高大的“横山母亲”光辉形象,“爱党爱国、立场坚定、不畏强暴、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厚道守信”的“横山精神”成了全镇红色文化的“传家宝”。这些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该镇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点和向往力,将“红色”与“绿色”结合起来,在增添了特色农业品味的基础上,也加深了人们对小店镇特色农业的印记,为促进发展提升了知名度。

近年来,该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来抓,在着力改善环境,充分发挥山多、水多的自然风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草莓、油桃、蓝莓、甜枣等采摘农业,初步彰显出乡村采摘游的兴旺和魅力。并先后建成了横山天湖旅游区、恒汇丰农林科技生态园、华凯农业生态园、横山源生态园、金岗核桃生态园、千惠农林生态园、大官庄五辈同堂甜枣采摘园、五龙山甜枣采摘园等11处适应发展旅游采摘的特色农业生态园。

为进一步放大、做活乡村旅游产业,该镇今年以来,将红色文化纳入乡村旅游的范畴,使红色文化成为整个乡村旅游的主旋律和新特色新亮点,让广大游客在体验采摘乐趣、品尝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能品尝到“红色文化”的“精神食粮”。让广大游客现场看到和领略蟠龙山莒县革命烈士陵园、大众日报社旧址、莒县县委诞生地、沭河大戒严、莒中县兵工厂、马营起义旧址、王玉璞牺牲地、公家庄战役遗迹等红色文化的真实故事和英雄风采。为此,该镇专门组织力量,根据采摘区布局和红色景点,制定了乡村旅游线路指南。整个线路总长为40公里,可满足游客一整天的旅游行程,让红色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发扬光大,收到既增添乡村旅游特色又能进行传统教育的双重效果。

加大投入,实施荒山综合开发,让特色农业上山爬坡。笔者在投资500万元的小店镇横山源生态农场看到,辖内1900亩的荒山已分阶段开始开发。据了解,该农场自去年3月份开建以来,已栽植黑松61000棵、核桃3000棵、板栗2000棵、山楂树600棵。已新建水库一座,塘坝2座、池塘2座,修建生态游道路2500米,硬化道路1500米,整个农场建设已初具规模。随着横山源生态农场的开建,该镇已有6.37亿元社会工商资本加入到荒山开发,为建设“生态小店”注入活力。

小店镇属山丘陵地带,山脉、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山多、丘陵多、蓄水多的自然优势,大力借助社会工商资本实施荒山、荒坡、荒岭开发,先后引进了总投资4.3亿元的横山天湖生态园、投资1.6亿元的恒汇丰农林科技生态园、投资1100万元的金岗核桃园、投资1000万元的四季风旅游采摘园、投资500万元的高道岭生态园、投资300万元的千惠生态园、投资200万元的乐悠悠采摘园、投资500万元的横山源农场、投资100万元的同丰家庭农场,总投资达6.37亿元,工商资本已成了荒山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全镇在整个荒山开发中,已深翻改土1.3万亩,栽植核桃、猕猴桃、甜枣、板栗、苹果、山楂、树莓、油用牡丹等经济果种48万余株,发展茶园600亩,栽植绿化苗木68万余株,建水库二座、塘坝13处,修建景观凉亭6处,水上游乐场2处,硬化观光道路2500米,开通采摘旅游观光道路12公里,沿路栽植黑松45000余株,初步实现了“山顶松林戴帽、半山果茶飘香、山下库坝丰水”的荒山开发新格局。

开辟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提升农产品生产品质和档次。今年以来,该镇在保持传统种植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绿芦笋保护地栽培的方式,一改过去露天粗放式生产模式,变芦笋春夏采割上市为冬季上市,弥补芦笋冬季上市空挡,提高芦笋产出效益。近日,投资500万元,占地230余亩的光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该镇。据了解,该公司将采用大棚式生产方式,进行反季节生产栽培。着力提高绿芦笋的档次和内在品质。目前,土地流转已全部完成,计划麦收过后可进行芦笋大田移栽,走出了一条芦笋生产的新路径。在此基础上,该镇以此为新的示范点和带动点,积极引领和号召全镇干部群众转变生产观念,跟上农业发展步伐,积极发展保护地栽培芦笋新模式,实现绿芦笋种植模式的“二次革命”的新跨越。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张希嘉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