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来晓禄
责任编辑:张丽
大众网记者 杨丹 日照报道
在青岛大学附属日照医院/日照心脏病医院,技术突破与人文关怀交织生辉,不断谱写着生命的奇迹篇章。日照心医自成立以来,始终瞄准国际前沿技术,致力于为患者带来最优质、最先进的医疗服务。就在近日,心内科第二主诊组成功为一位83岁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完成日照市首例 “线形压力感知 + 环形贴靠指示” 脉冲电场消融(PFA)手术。
自2024年4月份,日照心脏病医院成功完成山东省首例脉冲电场消融手术(PFA),并取得满意的即刻手术预后,目前,房颤脉冲场消融手术已常规开展。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国际前沿的解决方案。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借助前沿医疗技术让生命重归正轨的暖心故事。
房颤困扰,生活失序
83岁的张奶奶(化名)原本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但近两年来,持续性房颤如同恶魔般缠上了她。时不时发作的心慌、胸闷,让她连日常散步都成了奢望,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在当地辗转多家医院,尝试了各种药物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房颤的频繁发作,不仅折磨着张奶奶的身体,更让她的精神备受打击。当她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日照心脏病医院时,整个人显得疲惫又无助。
前沿技术,曙光初现
面对张奶奶的复杂病情,日照市心律失常学科带头人、副院长、心内科第二主诊组主任解新星带领团队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和临床评估后,结合患者已经83岁高龄,而且是持续性房颤,术中需要干预的心房机制比较广泛,传统射频消融手术对于高龄的张奶奶来说手术的耐受力相对较差,最终决定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 “线形压力感知 + 环形贴靠指示” 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手术来解决患者的持续性房颤问题。这一技术刚刚在国内崭露头角,应用于临床将为张奶奶带来极大的获益。
脉冲电场消融技术,简单来说,就像是给心脏的异常电路来一场 “精准修复”。它通过释放短暂而强大的电脉冲,在心脏组织上形成微小的孔隙,从而破坏导致房颤的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与传统的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技术相比,它具有消融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治疗效果更确切等显著优势。尤其是对于像张奶奶这样的高龄患者,这些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精湛技艺,攻克难题
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这场关乎张奶奶生命质量的手术正式开始。术中,解新星主任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线形压力感知 + 环形贴靠指示” 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
此次手术采用目前最先进的三维脉冲消融系统,借助两种导管配合,精准锁定需治疗部位,实现点线结合。随后对病灶精准消融,整个过程仅30分钟,比传统手术耗时短,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张奶奶即刻恢复窦性心律,术前那些恼人的心慌、胸闷等症状消失得无影无踪,第二天顺利出院。
房颤治疗取得新突破
此次日照市首例 “线形压力感知 + 环形贴靠指示” 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张奶奶带来了新生,更标志着日照心脏病医院在心律失常领域的技术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医院紧跟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发展步伐,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益。
正如解新星主任所说:“我们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引进一些最新的医疗技术,用我们的专业技术和人文关怀,为日照本地还有周边的老百姓能够提供更先进、更方便的医疗服务。” 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技术在日照心医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先进技术的帮助下,重获健康 “心” 生活。
初审编辑:来晓禄
责任编辑:张丽
春日的磴山,是山海间流动的诗篇。当连翘的金黄从颐园的山坡倾泻而下,杏合院的粉白云霞便随风轻舞,唐代诗人笔下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细雨中苏醒,雨珠缀满梨花,似天地洒落的星泪。[详细]
清明前夕,在山东日照,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精心印制了烈士书签送给孩子们。这一温暖而有力的举动,如同一束束明亮的光,照亮了孩子们成长的精神世界。这些小小的书签,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无尽的期许,正悄然发挥着巨大的能量。[详细]
日照市第七届“日照文艺奖”评选活动于4月2日正式启动。与往届相比,本届“日照文艺奖”评选,将打造全链条扶持体系,形成“培育精品——精准激励——多维传播”的良性循环。[详细]
从扫码自主泊车到钥匙托管代驾,从志愿者引导停车到多站点摆渡接驳,日照市中心医院用三重智慧方案构建起就医停车的“无忧网络”。穿行在停车场与门诊楼之间的摆渡车,是健康路上的温柔托举,也承载着城市医疗服务的温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