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雾霾改变的生活——一位钢厂工人眼中的治霾之策
来源:新华网 作者:吕秋平、张涛、白林、马天云、李鲲、倪元锦、任珂 2014-03-12 10:57:00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 钢铁工人周范国不曾想到,年近半百的他居然会丢掉曾经令人羡慕的“铁”饭碗。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让他丢饭碗的,居然是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
周范国是河北唐山人,在外地打了几年工后,于1998年回家乡通过招工的形式进入唐佳钢铁公司。当时钢铁行情好,企业效益很不错。
他回忆说,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钢厂只要不出生产事故,生产一吨钢就能赚几百元,自己的工资也一度达到3000多块,属于当地的高工资了。一家三口还攒钱在唐山买了房。
然而,近年来众多钢铁企业上马,导致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企业效益不好,周范国的工资也降到不足2000元,妻子没有固定工作,孩子念高中,日子过得很紧巴。
去年以来,京津冀地区连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钢铁产业被认为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大气污染问题成了唐山人的一块心病,现在走出去,真的有些抬不起头的感觉。”
周范国所在的唐佳钢铁公司成立于1995年,现有职工300多人,产能100多万吨,在唐山钢企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
唐山依煤而建、因钢而兴,历史上形成了以煤炭、钢铁、水泥、化工等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这种重化产业结构,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大。
唐山遇到的环境问题,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政府工作报告说,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李克强总理这一句掷地有声,清晰地表明了政府治理污染的决绝之心。
唐山市市长陈学军说,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已成为万众瞩目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他说,唐山发展目前进入了一个历史拐点,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集中迸发,不仅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应对环境污染也进入了一个高成本偿债期。压减过剩产能,已成为防治大气污染的必然选择。
根据规划,唐佳钢铁首批将有2条环保不达标生产线面临关停,其中包括周范国工作的1条生产线。裁员已成定局。这仅是治理环境的第一步。
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也纷纷为大气污染治理出谋划策。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说,京津冀雾霾产生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是煤炭燃烧排放出的大气污染物,过渡依赖煤炭的能源供应结构对京津冀地区的PM2.5影响巨大。
他说,天津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其中煤炭消耗量占全市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七成左右。同时,天津太阳能、风能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本地区能源需求,迫切需要远距离、大规模清洁能源输入。因此,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天津外受电比例已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认为,雾霾连片,已非一城一池,仅个别地方减排动真格,效果不明显。“风才不管省市边界,区域排放超标,刮到谁家,都是污染。联防联控不是空话,亟需落实‘区域一盘棋’。”
年初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至少15个省份签订了治理雾霾的“军令状”。然而,打赢这场战争绝非易事,“壮士断腕的决心”也绝不是说说而已。
河北省副省长、唐山市委书记姜德果说,压产对于以钢铁为产业支柱的唐山而言,不仅关系政府与企业的“钱袋子”,更影响到一个庞大职工群体的饭碗。据测算,仅以压减4000万吨粗钢为例,将直接影响从业人员6万人,而按照钢铁产业1∶5的钢铁行业间接就业人员计算,将影响30万人就业。
面对淘汰落后产能触发的失业潮,当地政府部门采取事前介入、事中服务、事后跟踪等方式,对淘汰落后企业的职工安置情况实施动态监控,为失业职工社保关系接续开通“绿色通道”,以更好地为失业职工寻找合适岗位。
陈学军说,为促进钢铁企业转型,他们着力在抻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和耗钢产业。针对第三产业这块短板,唐山计划从2013年至2016年投资1487亿元,建设港口物流、金融服务、商贸旅游、医疗养老等150多个服务业项目,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
周范国正在学开车,希望不久能成为一名卡车司机,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虽然要丢饭碗了,但也算是为环保做贡献吧。”他说。(记者吕秋平、张涛、白林、马天云、李鲲、倪元锦、任珂)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