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观察 | 日照有“戏”!“看戏过大年”里的幸福表达

2025-02-19 15:44:30 来源:  作者: 贾小亿

摄影:刘冰

  海报新闻记者 贾小亿 日照报道

  常言道:无戏不成年。

  从古老的“傩戏”到明清的宫廷大戏,到民国的春节档“营业戏”,再到现在春晚中必不可少的戏曲节目,人在变,时代在变,但戏曲始终在春节中占有一席之地。人们总愿意挤在戏院里、戏台前,在摩肩接踵间听那一口梨园乡音喝一声彩。于是,一代代人在心中种下了“看戏过大年”的种子,仿佛看了戏,才有了年味儿。

  从村头戏台上的锣鼓声声,到电视上的惊鸿一瞥,戏曲带来的年味是否在淡去?日照市用一场“看戏过大年”戏曲演出季活动,让热闹的年味再度通过婉转的唱腔,传遍大街小巷。

  好戏连台 让年味更具仪式感

  暮色四合时,男女老少涌向村中最大的空地,聚拢在临时搭建的戏台周边。铿锵管乐伴奏下,台上念白抑扬顿挫,戏腔婉转悠长,台下观众随戏曲起承转合,谈天说地,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伴随袅袅炊烟飘向远方。

  类似的画面,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在今年春节,这样生动鲜活的生活图景,再度在日照的乡村、社区铺展开。

  《姊妹易嫁》《借年》《王定保借当》《搬窑》等经典剧目,《毋忘在莒》《银杏树下》《山东汉子》《母亲》等原创剧目,雅俗共赏,精彩纷呈。自2025年1月11日(腊月十二)起,日照市“看戏过大年”戏曲演出季在日照市老年大学拉开了帷幕,先后在市区、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等地演出十场,将戏曲演出送到市民家门口,为年味添韵。

  “看戏过大年”戏曲演出季由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中共日照市委老干部局、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日照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日照市艺术剧院及各区县文旅局承办。虽是新活动,但日照市为市民“送戏上门”这一传统,已经持续了多年。今年的“看戏过大年”戏曲演出季,在保质、增量的基础上,结合春节氛围,分析受众喜好,在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的结合点上做足了文章。

  有戏看、看好戏、常看戏、看新戏,新春爆竹声与戏台上的锣鼓点共振,市民也在家门口的戏台前,重温了记忆中的春节仪式感,完成了一场年度精神充电。

  创新求变 让戏曲圈粉年轻人

  这几年,京剧、秦腔、越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凭借多种创新形式频频“破圈”。传统戏曲文化激发出的火花,吸引众多从未接触过戏曲的年轻观众走进梨园剧场,感受戏曲文化之美。传统戏曲正打破“中老年专属”的标签,迎来了更多年轻的“追戏人”。

  在春节这个特殊时间段里,“老少咸宜”成为文化传播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为契合春节期间全年龄段的受众群体,日照在演出季剧目的筛选上下足了功夫。17部传统大戏、原创大戏和小戏,力求贴近当下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对传统戏曲舞台进行创新,以新的形式对接全年龄段观众的审美需求。

  在练好“内功”的同时,演出季也结合年轻群体的习惯,借力流媒体等新技术,为戏曲的传播推广赋能。本次演出季首场演出通过《海报新闻》客户端进行直播,吸引数十万网友在线观看,春节期间同步推出线上戏曲展示环节,利用海报新闻客户端、文旅日照微信公众号、日照市艺术剧院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同步推广,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让戏曲观众越走越近,也让戏曲的传播路径越来越宽。

  以戏为媒 让文化体验活起来

  台上唱念做打,台下人潮涌动,戏台让年味更具传统韵味的同时,也衍生出了集众多功能为一体的消费场景。

  为听一场戏、观看一场演出、体验一种民俗而奔赴一处景区,打开文旅融合新空间、激发消费市场新动能。把握机遇、汇聚合力,上新产品、升级服务,进一步唱好文旅融合发展这场“大戏”,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赋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大有可为,也一定能有更大的作为。

  锣鼓起风云,唱念透千钧。“看戏过大年”,核心在戏里,功夫在戏外。家门口的好戏连台,关联多个行业,融合多个文旅消费场景,在吸引“人气”的同时,聚集“财气”,盘活经济。

  随着正月临近末尾,年味也逐渐淡去,2025日照“看戏过大年”戏曲演出季活动也告一段落,但日照市以戏为媒的故事还在持续书写。日照市将继续提升文旅服务能力,做优文化体验,在戏里戏外谱写幸福表达,唱响热气腾腾、红红火火的新年。

初审编辑:侯彦平

责任编辑:张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