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侯彦平
责任编辑:张丽
海报新闻记者 林玉花 日照报道
随着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以及7月12日全国低碳日的到来,“节能降碳”“绿色低碳”再次成为网络上的高频热词。
生活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企业如何“碳”寻绿色发展路径?城市如何擦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底色?在日照,“绿色”成为这座城市最容易撷取的色彩。
那么,发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社会节能降碳转型,日照市“节”尽所“能”,究竟注入了哪些“绿动力”呢?
垃圾分类“分”出绿色新生活
早在2020年,日照市就正式印发了《日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经过前期的实践与探索,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5个街道(乡镇)、159个社区、1087个小区、752个行政村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公共机构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小区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66.85%,村居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30.47%,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6.7%,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住建部垃圾分类评估中,目前日照市位列全国中等城市第12名。
城市更靓了、环境更好了、乡村更美了……这一组数据勾勒出日照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效。
市民王女士表示:“最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的时候,感觉很不适应。经过社区的入户宣传以及单位和孩子学校开展的各类宣传活动,现在全家人都养成了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系着千家万户。目前,日照市正在加快推进垃圾分类立法,《日照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形成草案一审修改一稿,相信很快便能落地,也期待日照市垃圾分类工作能够不断提质增效,持续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
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日照市深入践行“双碳”战略,立足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实际,从存量中找减量,瞄准废旧资源蕴含的巨大能量,拓展利用渠道,力争“吃干榨净”,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挖掘节能降碳潜力。
在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2021年9月份开工建设的烟气深度治理和余热暖民消白一体化项目,对碱炉、石灰窑、动力锅炉、漂白尾气、焚烧炉中外排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每年可收集余热300MW,供暖面积能力可达600万平方米。
该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范丰涛介绍,这个项目每年节约标煤14.7万吨,减少烟气带水量88.1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8.3万吨。烟气回收的热量对外用于开发区居民供暖,对内用于公司生产系统中,年节约蒸汽30余万吨,实现了烟气深度治理及余热暖民双收益。
在日照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日钢高炉冲渣水余热集中供暖项目、众鑫再生钢铁项目等。作为日照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同样能够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为日照“无废城市”建设注入更多“绿色”活力。
汇聚新能源,构建“绿色”生态圈
在阳光的照耀下,日照市级机关职工食堂屋顶的光伏板发出耀眼的光芒。据了解,这一屋顶光伏电站年发电收益约13.39万元,每年节约标准煤约6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2吨。
充分利用新能源,是日照市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圈的有效举措之一,能够更好地实现节能降碳的目的。
目前,日照市城市公交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辆,结束了柴油公交车在线运营39年的历史,每年节约能耗5700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1.4万吨,基本形成了城区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3公里服务圈,年充电量1200万kwh,可折算减少碳排放4000吨。
节能降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日照又将演绎怎样的精彩蝶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初审编辑:侯彦平
责任编辑:张丽
30年的专业历史,28年的出口经验,产品远销67个国家和地区,三奇已成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口罩产业制造商之一。[详细]
在四川大凉山,有一群热爱篮球的孩子,他们组成了一支篮球队——黑鹰少年,他们崇拜NBA球星,打球动作花哨又流畅,他们凭借对篮球的一腔热爱,走出大山去往全国各地参加比赛,不仅登上了CBA的揭幕战,与姚明、易建联、林书豪等著名球星见面,还被改编成电影。近日,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