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让农民轻松进城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3-23 08:54:00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事关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乡二元结构的破除,也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人民群众来说,户籍改革也远非换个户口本那么简单,而是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其涉及土地流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重大民生问题。
2014年以来,四川省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作为驱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全面放开除成都市以外所有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在全省实施居住证制度,充分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取得了明显成效。
城镇落户“零门槛”,着力优化户籍迁移登记制度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的出台意味着进城入户的大门逐步敞开,但要真正实现户籍迁移‘化封闭为开放’‘变僵化为流动’,还需进一步打破各种户籍壁垒,真正实现入户‘零门槛’”。据四川省公安厅副厅长袁刚介绍,四川全省各市(州)均因地制宜地出台了推进户改的实施方案,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除成都市外,只要有住房(含租赁)或有基本收入或有投靠对象,即可实现全家及直系亲属的“零门槛”迁入。
泸州作为在四川省内率先全面实施城镇落户“零门槛”的城市,2013年“零门槛”政策出台后当年新增城镇落户34511人,2016年新增城镇落户80979人,截至2016年底新增城镇落户人数累计已达272175人。
“针对那些无地方可挂靠入户的人群,我们于2012年在全国首创公共户口落户政策,破解在我市就业、就学等有合法稳定居所、合法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但无房屋产权而无地落户人员的难题。”据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聂海波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市公共户口累计入户61486人。
来自重庆现居泸州打工的青年刘陈切实感受了改革带来的福利。因在泸州无亲人投靠,也没足够的钱买房,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入学问题一度让刘陈无比头疼。“本来我都准备把小孩送回老家了,现在即便不买房也能办理公共户口,还能享受和城镇户口一致的子女入学、医疗等公共服务,这可解决大问题了!”刘陈欣喜地告诉记者。
除了落户“零门槛”,如何让户籍办理更便捷惠民,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也成为四川优化户籍迁移登记制度的发力之处。“以前如果要办理迁户,还得在叙永县老家和泸州城区之间两头跑,既花钱又费时,现在只需要提前在网上填好基本资料,再到入户地的户政网点花个10来分钟就办完了。”刚办理完迁户手续的王希园告诉记者。
办理户籍相关手续要准备啥资料?户籍办理上哪最近?在成都,解决这些问题只需关注 “成都公安微户政” 微信号,即可享受户政办理的在线预约、资料提交、搜寻就近办证点等便民功能,轻松实现“户政办理,掌上无忧”。
公共服务均等化,剥离附加户籍上的福利待遇
即便是户籍迁移登记制度的“零门槛”,也难免让一部分人进城落户时犹豫观望。究其原因,传统户籍制度承担着作为社会福利分配载体的功能,城乡户籍的不同更体现在附加于不同户籍类型的福利差异上。
成都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左正对此深有体会,同时他这样阐述成都的解决思路:“我们深刻认识到,仅变革传统的户籍迁移登记制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深化户籍改革过程中同步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福利待遇。”
成都市将深化户籍改革纳入统筹城乡工作“一盘棋”中,由市委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牵头,组织公安局、发改委、人社局、民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群策群力、协调推进户改工作,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在就业、社保、社会救助、义务教育等9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平等享有各项福利,真正打破户籍身份差异和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成都全域的城乡统一户籍、自由迁移。
“城乡医保和养老保险并轨了,最低生活保障差异也抹平了!”聊起自己对户籍改革的感受,成都市温江区幸福村村民宋香蓉快人快语。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更好助力户籍自由迁移,也带给群众更公平的社会福利,还为人口管理的提质增效带来动力。“户籍自由迁移给合法、主动落户带来了更多正向引导和激励,使得辖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数据更加吻合,更便于我们开展人口统计、治安防控等工作。”成都市公安局户政管理局处长高颖丽告诉记者。
成都的举措只是四川省户籍改革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全省各地正围绕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完善政策、加大投入,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此外,四川自2016年3月起已部署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明确居住证申领对象、条件和持证人享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权益,免除进城的后顾之忧
“农民是落户进城的主力军,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在合理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的同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权益,免除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四川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总队长陈忠说。
成都市在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点中,率先探索农业人口可以带着农村产权进城落户。据此经验四川省提出,现阶段不以退出“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并对农民“三权”进行确权颁证和同步固化,让农民带着产权进城落户,不仅给他们吃下“三权定心丸”,也为进一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奠定了产权基础,并释放出四川户籍制度改革所坚持的以人为本政策导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决不能将农民强制“拉进城”、让其“被落户”。
“实在没想到,城乡居民户籍不仅可以自由迁移,而且还能保留农村土地上的各项权益和惠农政策。”回忆起户籍制度改革后顺利落户成都市区时的情形,原籍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团结村的胡会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农民进城落户不仅需“确权”以免除后顾之忧,还需通过“赋能”以提升职业竞争力。为此,四川各地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进城农村居民自愿、有偿进行流转,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不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又促进更多农民有能力投身二三产业、实现向城镇转移过程中的就业创业。
责任编辑:王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