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好人365

日照打响好人文化品牌:用文明温暖一座城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2014-11-20 09:23:00

  •    

      日照讯(记者 刘祥彩 刘彦美)我出生于1980年,东港区三庄镇的一个普通农家。恰从有记忆的童年起,我与城市共成长。

      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与地级日照市同年诞生。1989年。

      记得也是11月份左右,农家娃大都穿上了棉衣。父亲天不亮就起床,在村里唯一的那条平坦路上学车。早起学车,是担心天亮后摔倒了被人看笑话。可终究没逃脱被围观。刚开始有几人,后来路边桥头密密麻麻站满了人。印象很深刻的一个镜头是,有村民边卷着煎饼边从家里跑出来看热闹。

      那时车少,农村谁家有辆自行车,似乎是件很稀罕的事儿。记得整个村里,没有一辆汽车,当村头路上偶尔有汽车驶过时,孩子们会成群的追着车跑,闻尾气味儿。

      

      而如今,身边的人,几乎家家都有汽车。

      市车管所统计显示,199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只有16292台。而截至2014年7月份,全市机动车总数650722台。尤其从2010年到2013年,连续四年,机动车每年平均增加89550.75台。

      因为家里穷,童年的很多记忆大都与吃有关。地瓜煎饼、咸菜疙瘩是主食,上小学时偶尔买包一毛钱的五香瓜子,会喜出望外。父亲生前曾有个很“奢侈”的愿望,就是每天都能吃上肉,这个在他看来似乎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如今会被多数人嗤鼻。

      1989年,日照农民人均纯收入667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元;2013年,农民11304元,城市居民达到25090元。

      生活好了,人们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盛宴几乎是富贵荣华的代名词,越是奢华,越能彰显身份地位。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节俭养德”、“文明餐桌”逐渐成为多数人的共识。“文明用餐,以俭养德”等提示在饭店食堂随处可见,

      2013年3月3日,“光盘行动”——— 拒绝中国式“剩宴”签名活动在东港区政府广场展开。随后举城行动,响应“文明餐桌”,数以万计市民在光盘行动横幅上签名,无疑是新时期下人们向物质文明发出的宣言。

      一 

      父母一生憨厚诚实,总以助人为荣,虽没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但厚重的品行,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儿时父亲在村里做治安巡防员,一次午夜巡逻,捡到一窝猪,一只母猪带着10多只即将出栏的猪仔。父亲说,或许当晚风雨交加,猪受惊跑出来了。

      天亮后,父亲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寻找失主,未果;四处打听,都没人知晓。有人好心劝说,自己留着算了,不偷不抢是自己送上门的,再说也能顶一年的收入。那时我们姊妹三人都上学,书费、学杂费都是不小的负担,如果有一笔意外之财,日子肯定更舒服些。

      可父亲没有听劝,他告诉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拿了晚上会睡不好觉。

      记得似乎是三四天后,失主终于找到了,是台庄村的一户人家,两村相隔5里远左右。对方买了一条烟执意表示感谢,父亲推脱不过,收下后当场分给了看热闹的村民,自己从一盒烟里抽出两根,夹在左右两个耳朵上,便笑呵呵的回家睡觉了。为找失主,父亲已经三四天没好好合眼了。

      多年后,这一幕经常跃入脑海。那情那景,我跟在父亲身后蹦跳着回家的感觉,特自豪。

      工作后,视野开阔了,见到的好人好事儿也越来越多———

      莒县福利服装厂,100多名残疾职工亲切称呼的“辛妈妈”,就是厂长辛兴芬,为了让残疾人有个稳定的工作,她始终坚守在风雨飘摇的服装行业;为了让残疾人安家安心,她热心当红娘,促成了40余对残疾人喜结伉俪。有一年我去采访,厂里的残疾人都像孩子般笑呵呵地伸出两个大拇指。这些有的几乎被家庭抛弃的“孩子”,在这里找到了“家”。

      敬业奉献模范梁作升,我因工作原因认识他有七八年了,每次见了,他大都是在苦口婆心的给求助人讲解。十几年来,他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80余件,为求助人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而十几年来,他一直骑着一辆破旧的电动车,风雨无阻。

      还有4岁起照顾植物人妈妈和残疾人爸爸的小孙悦、与婆母共榻18载的赵廷荣大娘等等,很多很多。2014年3月13日,日照市举行第四届道德模范暨2013日照好人年度人物颁奖典礼,53名道德模范登上荣誉的至尊舞台,接受一座城市敬献的崇高敬礼。这些人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大都来自基层。因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见义勇为、诚实守信,他们走在了全市道德领域的前列,用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公众的赞扬。

      多年的记者生涯,我一直被身边不断涌现的好人好事儿滋润着、感动着。反观这种人心向善的风气,与市民道德素质提升有关,更离不开一座城市精心打造的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从2012年开始,日照开展了“德润港城、善行日照”主题活动,提出打造“道德生态”。而切入点便是寻找、培育“日照好人”,打造“好人文化”。

      “群众典型群众选”,只要有好人好事儿,村居、单位都有畅通的渠道来推荐,媒体记者也可通过寻访,发现推荐好人。在我们报纸常年开设的“德润港城、善行日照”栏目里,无数在道德领域闪光的好人事迹见诸报端,我也是寻访者之一。

      道德的养成,源于教育。道德讲堂,四德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好人广场等,这些阵地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如花香,沁人心脾。

      去年起,日照在市里设立了8个道德讲堂总堂,从市直单位到区县、乡镇、村居,建设了 700多个道德讲堂,设计了自我反省、学模范、诵经典、日行一善等环节。课堂上,不仅观看全国重大典型、道德模范的事迹,还请听课者“身边的好人”现身说法。

      人生处处是课堂,除了道德讲堂,日照还注重时时处处教育人们向善,做好人,并形成了机制。如今,日照在市、区县、镇街、村居各个层面都推广设立了“四德榜”。截至3月底,全市“四德榜”覆盖率达到82%。更独具特色的是,在每个榜的最后一栏,总会留出一个空格,上面写着“下一个榜样就是你……”

      日照太阳广场,是全省第一个“好人广场”,市里投资200万元,在广场塑立了雷锋雕像。雕像的正前方,就是日照评选出的市级“四德榜”,广场主道两侧,20个大型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着好人事迹。如今,全市已建起30多个这样的好人广场。

      2013年日照设立好人基金,每年将基金母本的5%用于“日照好人”慈善救助。

      有记录,截至今年6月份,通过梯次评选、媒体寻访、社会推荐,全市共推选出“中国好人”49名,“山东好人”122名,“日照好人”2000余名,这些来自最基层的好人代表中,95%是未担任过任何行政职务的普通人。

      好人还在增加,每天,每月,每一年。良好的好人发现培育机制,使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

      安哲小学的孩子们坐校车回家。今年以来,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教育局引入专业的校车公司,采用补贴办法,力促孩子们平安上学。

  •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雪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