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日照 | ②凤从东夷来

2024-05-20 21:41:01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贾小亿

  编者按:

  拥山观岚,揽海听涛。五千年前,人们将最古老的陶文刻在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大口陶尊上;四千年前,人们在这片土地建起亚洲最早的城市;夏商时期,东夷文明的火种在这里燃起;从周至今,莒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日照这片热土,滋养了浩如繁星的历史故事。

  2023年9月,《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由山东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作为《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的日照卷,系统梳理日照区域文化,以故事形式呈现日照历史文化发展轨迹,讲述日照故事。今年是日照成立地级市的第35年,这座年轻的城市,正从历史的根脉中,生发出新的繁茂枝叶。读懂历史,方能更好书写未来,即日起,大众网日照推出“读懂日照”系列,陆续刊发日照历史文化故事,助力日照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日照市,有一座与海毗邻的古镇,东夷小镇。东夷二字,与日照的渊源,不止着一座古镇。这支以鸟为图腾的远古部落,从五千年前走来,融入日照文脉。

  东夷,是远古时期,中原对东方各部落的统称。在日出先照的东方,生活着一群先民,他们同中原人一样,有着古老的图腾崇拜,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对飞鸟的崇拜。这一崇拜,被他们融进日常生活的器具中。我们能从一件件文物中,看到那个生活在东方土地上,崇拜飞鸟,向往天空的族群。他们所创造的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文化谱系,以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主要代表,并以强大的力量辐射到周边地区——西至豫东、皖北,南至太湖,北至燕辽文化区及辽东半岛。在这样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凤鸟崇拜被中原吸收,渐渐演变为华夏浓厚的凤文化。

  存放于日照市莒州博物馆的双鋬三足白陶鬶,便是东夷民族鸟崇拜传说的证明物件。这件白陶鬶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见证文物。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和确立,是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这一文化将我国东方地区已知的史前历史由龙山文化提前了1500余年。持续的科学考古也揭示了大汶口文化由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完整发展过程,从而为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提供了实证。

  这件白陶鬶于1977年在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陵阳河遗址位于莒县城东南10公里的陵阳河南岸。陵阳河得名于汉代的王陵。该王陵是西汉第一任城阳景王的陵墓,城阳景王是汉高祖刘邦的长孙刘章。刘章被分封到莒县这个地方,死后也埋葬于此,刘章陵前这一条小河也就被称为陵阳河。陵阳河遗址于1957年发现,1963年试掘,后经山东博物馆与莒县文物管理所进行联合发掘,共清理墓葬近四十座,出土刻有图像的文字的陶尊、酿酒滤缸、篦状鬶、双柄鬶、陶质牛角形号、砭石、高柄杯等随葬品近三千件。这件双鋬三足白陶鬶,就是在考古队组织第二次考古发掘时发现的。

  “鬶”最早见于1928年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子崖遗址,它有着长长的流口、把手和肥大的足部。这种形制奇特的 器物被当时的发掘者称作“鬶”,其依据是汉代许慎《说文·鬲部》:“鬶,三足鬴(釜)也,有柄可持,有喙可写(泻)物。”喙,即鸟嘴。也就是说,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都有一个鸟嘴形状的引流。陶鬶是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器中的典型器物,可作为炊具、烧水器、酒器、礼器等多种用途使用。它独有的特征,为周边部族所模仿,在今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都发现了类似鬶的器物。白陶鬶要由高岭土经120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只有少数地区分布。其胎壁轻薄,质地比夹砂陶、灰陶等更坚硬,吸水性弱,更适宜使用,挂上釉就是瓷器。

  这件白陶鬶由夹砂白陶烧制而成,流口和颈部像是昂起的鸟头和鸟脖子,背部的双鋬像是鸟的一对翅膀,腹部后方装饰一突出的板用以显示鸟的尾巴。它的造型如一只伸着长喙的鸟,正引吭高歌,底部有三只丰满的袋足稳定支撑,同时可增加受热面积缩短烹煮时间。这是一件构思巧妙、造型生动、制作精美的远古器物,具备炖煮温酒等多种用途,是大汶口文化陶艺加美学体现的匠心杰作。它不仅有典型的鸟嘴状引流,而且整体被塑造成一只振翅欲飞的鸟儿,有力说明当时此地的人民对鸟的钟情。

  《礼记·王制》曰:“东方曰夷。”《说文》也称:“夷,东方之人也。”从字形上来看,“夷”,是一个持弓之人的形象。《说文通训定声》解读:“东方夷人好战,好猎。故字从大持弓,会意。大,人也。”《竹书纪年》和《后汉书·东夷传》又说:“夷有九种。”“九”者,极言其多也。东夷是对黄河流域下游一系列东方民族的泛称,其主要首领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太昊、蚩尤、少昊、舜等。史载,商人、秦人都与东夷一脉相系,都有“鸟生”始祖传说。《诗经·商颂·玄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商人将东夷文化的鸟崇拜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镌刻在青铜器物上,如商早期出土的提梁卣,多刻有凤鸟纹饰;殷墟妇好墓则出土了玉凤、凤鸟纹偶方彝等。秦作为东夷后裔,清华大学藏战国简《系年》明确记载:“西周初年,嬴秦西迁”。许慎《说文解字》则称:“嬴,少昊氏之姓。”对东夷凤鸟崇拜的继承,使秦人创造出了人面鸟身的神人形象,进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原文化特征的神人体系。

  鸟,既是东夷的图腾,也是这个部族的精神寄托。带有浓厚鸟图腾崇拜色彩的白陶鬶,不仅体现了美学思考力和艺术性,也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索。其造型的选择体现了远古先民在长期实践经验中对生活元素的运用与整合,充满了创造力与生命力。鸟图腾信仰体现着氏族部落与天地精神间的沟通,也为我们探析古人智慧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资料来源:《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下编 日照历史文化故事》

  编辑:贾小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贾小亿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