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日照新质生产力 | ②搭载科技“加速器”,绘就乡村振兴“莓”好蓝图

2024-03-25 16:42:0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贾小亿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国两会热词。即日起,大众网推出《寻找日照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深入重点企业生产一线,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下,日照新质生产力的蓬勃。

  海报新闻记者 侯彦平 贾小亿 付三义 日照报道

  阳春三月,各色“春味”涌入市场。蓝莓,在诸多“春味”中人气颇高。浑圆的果粒,均匀的果霜,饱满的汁水,清甜的果香,这些品质上佳的“浆果之王”,是市场的“新宠”,销量可观。这些畅销各地的蓝莓果中,有一部分,来自日照市东港区的蓝莓之乡——陈疃镇。

  走进位于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创业中心,一眼望去,大棚鳞次栉比,棚内果香馥郁,枝繁叶茂。一颗颗个头饱满、鲜嫩多汁的蓝莓压在片片绿叶上,随着采摘工人的作业,枝叶相互碰撞,奏出春忙序曲。

  依山傍水的陈疃镇,石材产量丰富,曾是一处石材大镇。鼎盛时期,镇上的石材加工作坊达到80多家。靠山吃山,并非长久之计。2005年,地处日照水库上游的陈疃镇,发力蓝莓种植业,让小小蓝莓果,逐渐成长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

  作为引进水果,蓝莓在陈疃镇的发展路,离不开科技赋能。从最初的露天种植,到成规模的大棚培育,蓝莓“住”进专用种植容器中,在泥炭、椰糠配制的土壤中生长,从微量元素丰富的营养液中汲取养分,结出的果实粒大饱满,汁水丰富。

  蓝莓种植大棚中,光照、温度、湿度均能在电子屏上显示调整,也可在工作人员的手机上远程操作。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下,占地750亩的园区内有95个蓝莓大棚,只需16名劳务人员就能实现全覆盖管理。随着种植技术的改进,蓝莓产量日益提高,果农们的腰包鼓了起来,但陈疃镇并未止步于此。

  “最开始我们买苗种植,但买到的苗木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负责人姚铭介绍。如何使引进的苗木在本土真正“生根”?陈疃镇经历了从“种果”到“育苗”的转变。

  昔日的石材加工作坊上,建起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由日照农发集团牵头,一批科研人才入驻蓝莓田,在田间地头开始了苗木品种的培育。对中心科研负责人董实伟来说,培育蓝莓苗,不仅是让外来苗木在本土产量良好,更是为了培育适宜本土生长的特色品种,将“好苗”掌握在自己手中。将一小株蓝莓苗分成几段,经过处理后植入培养基,这场在实验室内进行的“耕种”,同样赶春时。

  组培实验室内,数以万计的培养瓶按品类整齐摆放,在日光灯的照射下,瓶内的蓝莓幼苗蓄力生长。在这里,莱克西、绿宝石、公爵等四十余个引进品种成为本土“长住客”,中心自主培育的“雁湖蓝”系列新品种也在瓶内萌发新芽。这些培育成熟的蓝莓苗,将在充足的生长期后,移栽到田间,滋长出粒大清甜的优质蓝莓果。

  自主培育的蓝莓苗结出的果实销路走俏,“日照蓝莓”品牌打响。日照农发集团也携优质蓝莓种苗,发力苗木市场。一株株蓝莓苗木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出炉”,销往各地。日照也由引进苗木的“进口商”,转变为优质蓝莓苗的“出口基地”。

  与技术同步发展的,还有蓬勃而起的蓝莓产业。以蓝莓果为原料的蓝莓饼、蓝莓酒等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冷链物流不断发展,形成园区,以休闲采摘为特色的文旅,以农学为特色的研学,以蓝莓为主题的特色文创,让小小的蓝莓苗花开多处,果香远扬。

  如今,这些万亩“蓝宝石”,正不断引领当地村民驶向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星辰大海”。

  从2005年,第一株蓝莓苗在这里扎根,到二十年后的“蓝莓产业版图”,小小蓝莓果,正搭载科技“加速器”,从田间起笔,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初审编辑:侯彦平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