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日照人|② 田野:做科研,需要坚持“钻牛角尖”

2024-03-02 12:02:3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郭馨煜

  编者按: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天南海北,皆有日照人。

  日照是一块养育出色人才的地方,出色的人才也必然要走向天南海北,去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祖国的大地上、在中国绵长的历史上,都有数不清的日照人在闪光。即日起,大众网日照联合日照市委宣传部、市委人才办推出“天南海北日照人”系列报道,讲述走出家乡的日照儿女在外拼搏奋斗的故事。

  海报新闻记者 郭馨煜 王旭东 上海报道

  初冬,我们在上海见到了田野。平和、内敛,是他留给人的第一印象,生物学博士后、“90后”副研究员的身份,是他身上散发的光芒。

  “高中时候,有很多同学来找我问生物方面的问题,平常也会在课前给他们讲题,给他们讲的时候感觉自己很擅长这门学科。”田野告诉记者,中学时期,自己就展现出了在生物学科领域的兴趣和优势。

  2010年,田野被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从此踏上了生物学研究的第一步。“初入大学时,感觉‘有点失望’。”田野说,他发现大学的生物课没有高中那么有趣了,所学课程都是偏记忆的内容,“生物好像真的成了一个纯文科的东西。”回忆起那段时期,田野坦言,“感觉自己想做的和目前在做的完全不一样,当时有很大的落差,但这也可能是入门阶段都有的困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学四年,田野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本科毕业后,他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硕博连读,在学期间,他曾到比利时根特大学开展合作研究,获得过国科大三好学生、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科大优秀毕业生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奖励,博士毕业后,他选择留在所里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目前我主要研究的领域是真菌毒素的污染控制,最近的工作重点是真菌毒素的生物防控。”田野解释道,真菌毒素在产生前后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控制,生物防控就是指利用一些环境友好型的拮抗菌,直接在病原菌生长阶段抑制其生长,这样一来,就能够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从而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

  在很多人看来繁琐又枯燥的科学研究,田野却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生物学蕴含了无数未解的奥秘,这些奥秘如磁铁一般吸引着他不断地去探索学习。他说:“坚持,是做科研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田野将做实验的过程形象地比作“拍电影”,电影是由一帧一帧的画面组成的,而每个画面又是“分段取材”相对独立的,只有把一个个独立的片段剪辑到一起才能形成一部完整的电影。“做实验也是一样的,把各个阶段的结果‘拼接’到一起,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做科研还是需要一些正反馈和成就感的,只有当你的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自己更加的自信,也更有动力。”田野说,“但是很多情况下,实际得到的实验结果会不符合预期,就需要认真分析研究结果,找出问题所在,并调整实验的方案和细节,失败的次数往往要比成功的次数要多。做科研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坚持。”

  他说,科研中所遇到的不确定性太多了,如果没有这种钻牛角尖并且坚持下去的想法,可能在中途得某个“黑暗”阶段,就会很轻易的放弃。“尤其是生物学实验,我觉得没有获得理想结果的概率太大,可能99%的实验都是失败的结果,就看你能不能坚持到那1%。”

  提起家乡日照,田野既深情又自豪。他说,家乡人民实诚和坚持的品质深刻影响着他,“在日照一中求学时期,我的理科班班主任李勇老师说过,高中不好好学习,未来的路上会充满玻璃碴子,我一直记在心里。”田野回忆说,这句话一直提醒着他,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扫清玻璃碴子的过程,所以要脚踏实地,干好每个阶段应该干的事情。

  “日照这几年越来越好了,还记得小时候,日照曾是我心中的小城,宁静而淳朴。如今的日照,呈现出的是一派繁荣与活力。”田野每年假期都会回家,看看家乡的海,尝尝从小喝到大的绿茶,亲眼见证、亲身感受着家乡的变化发展,感慨良多,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

  出品人:苏旬

  策划:张丽

  统筹:侯彦平

  摄影:王旭东

  采访:郭馨煜

  设计:陈帆

初审编辑:侯彦平

责任编辑:曲欣萍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