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坚持片区推进集成打造 聚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2024-01-16 08:49:00 来源: 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 牟奕霖

  日照市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融合、集成的基本思路,以1—2个示范村为中心,10个左右的村为单元,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集中投入、集中打造,以片区化的理念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先后规划创建省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美丽乡村示范区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48个。

  健全片区推进工作机制。日照深入学习总结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围绕全市“五纵一横”乡村振兴隆起带总体规划,集聚要素资源,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是连片规划。立足日照“小城大乡”市域基本特征,全域化谋划,打破区县、乡镇行政区划界限,以平原、丘陵、沿河、沿海、环湖为依托,按照“一带一特色、一带一风景”的目标,规划布局“五纵一横”六个乡村振兴隆起带,构建起片区化推进的基本骨架。二是统筹实施。发挥示范区体量大、资源聚集性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统筹“五大振兴”,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重点任务融合起来,统一布局,一体实施。三是专班推进。市县镇各级一体成立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专班,明确相关部门职责,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各专班采取实地督导、座谈会商、书面通报等多种形式,形成从项目资金拨付、建设进度到建设质量等各环节闭环督导,保质保量完成示范区建设任务。四是清单管理。将示范区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形成清单,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按清单派任务,按清单逐项逐条抓落实,确保项目建设成效。

  因地制宜探索路径模式。日照海陆兼备,自然禀赋优越,海洋是日照的最大特色,生态是日照的最大优势,山海相间形成的资源多样化、产业多元化是推进日照乡村振兴的最大潜力。一方面,打好各地“优势牌”。市委、市政府立足南茶、北果、东渔、西牧菜的产业格局和海陆兼备的特征,不搞一刀切,鼓励县镇村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区位、资源、交通等要素,各打各的“优势牌”,各唱各的“地方戏”,积极探索示范区建设的新路子,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支撑型、“两山论”实践型、农文旅小镇赋能型、渔旅融合型、以工补农型、文化传承涵养型、“合伙人”支持型、园村互动型等多种路径模式。另一方面,做好“土特产”文章。多年来,日照市按照规模化、全链条、多业态的基本思路,培育了绿茶、蓝莓、渔业、樱桃、中药材等八大特色产业集群以及26个特色单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力原动能。岚山区巨峰镇、高兴镇和东港区陈疃镇分别以茶叶、蓝莓等当家“土特产”为支撑,打造出了“茶乡凤鸣”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和“蓝莓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岚山区“茶乡凤鸣”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有茶园1.5万亩,人均茶产业增收2万元,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绿茶产区。东港区陈疃镇蓝莓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内过千亩的蓝莓片区达到11个、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达到28个,蓝莓种植面积达2.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30%以上。

  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最终要落脚到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上来。多年来,日照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一是以工代赈。莒县龙山镇衔接推进区通过以工代赈,广泛发动脱贫享受政策户、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低保户等低收入人口参与项目建设,以项目总投资的15%作为劳务报酬,既保障了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增收,也增强了镇、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二是务工就业。五莲县白鹭湾艺游小镇与周边村庄建立农民用工机制,小镇服务员、保安、园林工人大多来自附近村庄,经专业培训后上岗工作。周边村庄务农女孩应聘成为小镇窑烤面包师、园艺师,从干体力活变成吃“手艺饭”,带动就业2万人,其中二三产就业人数近1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2万元。丰沃集团高端林果示范园、绿丰农业等项目企业,优先雇佣流转土地村民参与项目建设,为5000多名农民提供了新就业岗位。三是土地入股。创新建立“村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模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产村联动、村企互动、共建共享。莒县招贤镇武家曲坊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200亩村集体土地及420户的1080亩土地入股产业园,村集体年分红近20万元,村民每人每年分红1万元。四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莒县招贤镇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园区建设主力军,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的合作社238家、家庭农场102家。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去年示范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08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31%。

初审编辑:陈平平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