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鑫煜
海报新闻记者 陈璐 日照报道
6月26日,海报新闻记者来到了作家赵德发家中。步入书房,一张书桌、一台电脑、成排成列的书籍组成了他日常写作的环境。
赵德发是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日照市文联原主席。主要作品有《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经山海》等,至今已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850万字。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近日,赵德发被聘任为中国海洋大学的驻校作家。“思来想去,我觉得他们之所以聘我,可能与我近年来从事海洋文学写作有关。”赵德发说,今年5月份接到他们通知,在6月中旬参加了这个聘任仪式,与此同时还举办了《黄海传》的新书发布会。
新书《黄海传》的主要创作历程是怎样的?《黄海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您希望读者从书中收获到什么?面对记者的好奇,赵德发耐心且详细地一一做了解答。
记者:您创作黄海传的初衷是什么?主要创作历程是怎样的?
赵德发:长篇纪实文学《黄海传》,是山东文艺出版社约我写的。当时我正在创作一部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原总编王路先生向我约稿,让我来创作这部纪实文学《黄海传》。我觉得用纪实的手法,来写写我身边的黄海,把我30年的积累、思考写进去非常有必要。
然后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案头准备和实地采访两个方面。
案头准备我搜集了大量的海洋题材的书籍和资料,在书架上排了一大排,一本本读、一本本做笔记。这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经过大量的搜集、筛选、取舍、升华……譬如说第一章《亘古沧溟》,分为四节“浩瀚大水哪里来”“洪州石河可曾有”“黄海之名何时得”“海中生物知多少”,虽然总共不到两万字,但是内容涉及地理学、历史地质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要先将资料读透并融会贯通,才能写出来。实地采访,虽然当时有疫情,但是我还是按照我的计划从黄海南端走到黄海北端,从长江口走到了鸭绿江口,中间看了好多沿海的景点、海滨城市、有代表性的海洋事物,还在多个地方与海洋渔业部门的人座谈,与渔民交谈,了解到了好多的素材。
实地考察的收获,主要有三点:一是验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事物,得到现场亲眼看看,下笔才有底气。譬如说,我在资料上看到,烟台山上有一块“燕台石”,清末浙江人林炳修在石上刻了十句四言诗,到现场一看,才发现这里刻的原诗与网上的资料略有不同,于是便改了过来。二是发现。我们沿苏北沿海行走,忽然在海边看到一处雕塑,原来是纪念小沙东海战的,而之前我对这次有16名新四军干部、战士、家属牺牲的海战事件并不知情,于是我肃立致敬,回来立刻写进书中。三是触景生情。看到一些历史遗迹,身临其境,会有情感生发,会引起我的思考。譬如,我在琅琊台上,会感受秦皇汉武观沧海、求仙药的心情;在旅顺白玉山顶俯瞰军港,会为当年北洋水师与俄国海军在这里的惨败感慨万千;行进在黄海西岸一座座桥梁和拦海大堤上,也会为天堑变通途而兴奋;到了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头,想到黄海亿万年历史,更是思绪奔涌,回来专门写了一章《望洋兴叹》,用作全书的尾声。
我创作的这个过程,恰似古人的“煮海为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成了一个“老盐工”,蓬头垢面、烟熏火燎,“漉沙构白,熬波出素”,终于熬出了“三十万个盐粒子”,组合成一部《黄海传》。
记者:《黄海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赵德发:《黄海传》以海洋为传主来书写。钩沉黄海历史,讲述黄海故事,是这部书的中心内容。书中讲述了古往今来发生在这片海域的故事,就像是一串串被打捞出来的明珠钩沉黄海历史。全书共30万字,分为四章:《亘古沧溟》《蓝海帆影》《风云激荡》《巨变种种》以及尾声《望洋兴叹》。
记者:您希望读者从书中收获到什么?
赵德发:希望读者朋友在读了这本书以后,能够了解黄海的历史与现实,了解许多的黄海故事,尤其是了解黄海西岸人民,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种种成果。黄海,在过去为海洋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今天又风起潮涌建新功,在世界海洋文明格局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我通过上下亿万年、纵横几千里的描写,把黄海的方方面面呈现给读者,希望让他们重视黄海、热爱黄海,进而懂得,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与海洋是息息相关的。要不断地建设海洋文明,让黄海成为和平之海、和谐之海、丰饶之海、美丽之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鑫煜
微电影《蓝莓花开》开机仪式在东港区陈疃镇日照市博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举行。[详细]
近日,应山东日照鹿鸣杉境邀请,“呦呦鹿鸣|陈岩诗歌品读会”在奥杯赛鹿鸣杉境小镇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