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辈丨③96岁“水库人” 以身作则,将老一辈精神融入子孙血脉

2023-06-22 10:23:3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邹慧

  编者按:

  山水有来路,早晚复相逢。我们沿着父辈的足迹一路走来,遇见大河奔涌,感知长风浩荡。回望来时路,哪怕已立于群峰之上,父亲才是我们人生最初的那座高山。即日起,大众网日照推出《我们的父辈》系列策划,听父辈讲述过去的故事,在代代传承中感受良好家风的精神力量。

  海报新闻记者 郭馨煜 陈璐 日照报道

  6月21日,海报新闻记者驱车来到了日照市西湖镇瞻埠潭村,见到了曾参与日照水库修建的96岁老人——冯志林。得知记者到来,老人早早地就搬好板凳在门前坐好。虽然96岁高龄,但老人精神矍铄,将修建水库的那段光辉岁月向记者娓娓道来。

  “1958年建日照水库,大坝建在俺庄的地上,我们因此搬的家。”冯志林回忆道,那时候我们庄子地理位置好,属于生活得比较富庶的庄子,就为了修水库,庄子里的人都搬了家。“我有时候做梦,都梦到在那个村庄里生活。可是,你不搬水库怎么建,都是舍小家,为大局。”

  修建水库,冯志林主要负责的是后勤运输,据他回忆,那时候条件艰苦,天天煮地瓜干子吃,也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就是靠人力,用小推车推,用挑担挑,抬大筐,挥铁锨,没有白天黑夜的干。那时候也不想着要什么回报,一个个充满干劲。”回想起当时人山人海的“战斗”场面,冯志林忍不住坐直了身子,双眼炯炯有神。

  “通过修水库这个工程来看,他们这一辈人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没有万众一心,没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日照水库是建不成的。”村书记李呈龙告诉记者,之前就听许多村民讲了关于修水库那时候的事情,“为了修水库,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搬离祖辈生活过的土地,不少库区居民携老带幼去投奔亲戚。留守库区的村民,房子被拆了来不及盖,就在半山腰上搭建简易的草棚,有时候下大雨,人就得趴在草棚上,不然草棚就被吹飞了。”

  人心齐,泰山移。“1959年6月,日照水库建成了”。回想起水库建成的场景,冯志林难掩激动之情。

  “人工抬、人工推,确实那时候不容易。”时光荏苒,如今冯志林最小的儿子冯玉军也已经五十多岁了,谈到自己的父亲修建日照水库的经历,冯玉军感慨万千,“他们老一辈人确实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

  “我父亲的口碑、为人,村里没有不叫好的,这个不是靠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冯玉军自豪满满地与记者分享,修完水库以后,父亲担任村里大队的大队长,总是以身作则,带领村民干活。“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干活他总是第一个到地里的,每次回来的时候,他总是最晚一个回来的。邻居家谁有困难,他知道了就一定会靠上去,给帮帮忙。”

  冯玉军介绍,父亲一生耿直、公私分明,“这么多年,父亲从来没有占过公家一分钱的便宜,没偷拿回家一个地瓜、一粒花生米。”

  冯志林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将耿直、善良、勤劳、无私、节俭的品质传递给后代。“一辈子勤劳、善良、节约。”冯玉军告诉记者,就算是现在,我们子女稍微有点浪费,他都会毫不客气地批评。

  记者手记:

  回望过去沧海桑田,我们的祖辈,用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豪情,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埋头苦干的品格,书写了日照水库历史的传奇。看今朝,老一辈的精神早已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潜移默化间融入了子孙的血脉,激励后代昂首向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鑫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