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青春 筑梦基层!日照女孩亮相中宣部中外记者见面会

2022-07-22 12:1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邱翔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邱翔 日照报道

  7月21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全国5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围绕“激昂青春 筑梦基层”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副县长、日照姑娘崔久秀作为代表之一亮相此次见面会。

  从一个吹着海风长大的海边姑娘,化身成扎根新疆喀什的“胡杨种子”

  崔久秀出生于日照莒县,是2014年首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录湖南山东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南疆乡镇工作”的一员,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副县长。2014年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崔久秀选择到南疆基层工作,她把新疆当成自己的家乡,先后经历社区、乡镇、农场等多个岗位锻炼,为下岗职工办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各族孩子办起“红领巾小课堂”、为老年人办起“幸福养老苑”……她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维护民族团结,帮助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受到群众的热烈爱戴,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崔古丽”(“古丽”是维语“花朵”的意思)。

现场,崔久秀(右一)回答了记者提问并分享了自己在异乡基层、民族地区任职的感受。

  “在基层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新疆在一天一天地变好。而且这份美好是有我一份的,是我和身边的各族党员干部群众一起见证、一起参与的,所以心里面真的觉得在新疆、在基层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很难忘。所以基层事儿虽小,但幸福感很高。”谈及在异乡基层、民族地区任职的感受,崔久秀动情地告诉记者,基层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她要继续努力,要为新疆、为这里的人们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崔久秀用质朴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讲述了扎根基层,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发展生产、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感人故事和心路历程,展示了新时代日照青年的青春力量和使命担当。

  据悉,该系列见面会旨在邀请“时代楷模”“最美人物”、优秀志愿者代表与记者交流,其中“最美人物”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推荐。当天亮相的5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均为大学毕业以后投身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祖国的代表人物。

  崔久秀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

  从告别象牙塔到走向农村、走到田间地头,在基层这些年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什么?你们如何看待自己当初的选择,有过艰难的时刻吗?

  崔久秀:

  我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多年求学路上,我一直都得到国家资助和社会帮助,特别是大学四年,我是靠国家的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才顺利完成的。所以从小到大,我心里藏着一份不一样的感恩,我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感谢社会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我一直记得爷爷告诉我的一句话,他说长大后要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人,选择南疆虽然没有穿上心心念念的军装,但我一样坚定地站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可以说也是在践行着保家卫国的理想,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选择是必然。如果让我再选一次的话,答案还是一样的。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记者:

  在座各位作为今年毕业生的师哥师姐,你们有成功的创业、就业经历,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师弟师妹们提点建议,告诉他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崔久秀:

  第一,在选择职业前尽可能把自己的理想镶嵌进去。做着和自己理想有关的事情,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完全一致,希望尽可能地用相似的方式去实现。

  第二,对已经毕业很多年的大学生来说,迷茫在所难免,但是慌张大可不必,一条路走不通就换一条,一个地方去不了就换一个,东边不亮西边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什么大不了。在新疆有一句话,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雪山之巅,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于沙漠戈壁,胡杨做到了。所以,在暂时的困难面前,我们最要紧的是自己先做好准备,随时都可以做战胜逆境的雪莲和胡杨。

  第三,新疆有着占陆地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广袤疆域,如今的新疆天山南北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呈现出非常好的景象。南疆更是青年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和圆梦场。在这里向师弟、师妹们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大家到新疆投身于守边护边、兴疆治疆的壮阔实践中,让我们的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

  北京青年报记者:

  请问久秀,你自我介绍里身上标签很多,从山东姑娘到“小崔古丽”再到90后人大代表,你自己更喜欢哪个称呼?新疆不是你的故乡,你作为年轻干部在异乡基层,而且还是民族地区任职有什么感受,跟我们分享一下。

  崔久秀:

  这三个身份对我来说都很重要,我都很喜欢。这三个身份完整地构成了我的青春。我常常会用这三个身份来告诉我自己,崔久秀,新疆改变了你的一生,要用余生去改变新疆。这三个身份也一直激励着我不能停下,要继续努力,要为新疆,为这里的人们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年我有很多感悟,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两点感悟。第一点感悟,无论身在何处,心安之处就是家乡。对于从小吃馒头、煎饼长大的我,刚到新疆的时候有点不适应,新疆和山东不光是气候不同、饮食习惯不同,连太阳升起、落下的时间都不一样。对我来说刚到新疆那段时间想家是家常便饭。但是我觉得我很幸运,在新疆我遇到了一群特别有爱的人们,像妈妈一样待我的汗佐尔古丽、齐曼古丽,像姐姐一样的阿提古丽、阿祖古丽,还有像弟弟一样的依布拉衣木,还有一大群好阿卡好阿恰,他们把很多爱赠给我,让我在新疆有家的感觉,让我在新疆体验到了“围着火炉吃西瓜”的鲜活人间。新疆也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而且我还收获了家乡和山东,父母和老乡双份的幸福、双份的牵挂。所以,是他们让我深深地懂得了把脚下站的地方当做家乡,把身边服务的群众当做家人。这样在我们生活遇到困难,工作遇到挫折时就会更有力量。

  第二点感悟,基层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基层的事小吗?是真的小。但是老百姓在乎的就是这些小事,他们在乎有人陪伴,有人惦记,有人带着发家致富,日子才更有盼头,所以想到这些,基层事虽小,但意义很大。我记得有一次夏末秋初,我站在红枣地里准备和老百姓一块儿摘红枣,那时候穿着凉鞋,脚底下是凉凉的,那个瞬间我突然之间知道了什么叫地气,这也让我更加有底气。所以,在基层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新疆在一天一天地变好。而且这份美好是有我一份的,是我和身边的各族党员干部群众一起见证、一起参与的,所以心里面真的觉得在新疆、在基层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很难忘。所以基层事儿虽小,但幸福感很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邱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