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之道】城市的文脉﹒书院
来源:大众网 2016-06-14 10:41:00
编者按
对于日照来说,2016年将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创城”,从“全国第一名”的巅峰再出发;“旅游富市”,一张全新的蓝图刚动笔;“林水会战”,山青水秀的未来在破土……在“因港立市”----日照港开港开放三十年之际,这座年轻的城市正面临着“方向+”的选择。
为此,我们推出“城之道”专栏,以冀在“未来”与“现实”这一城市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通过理性的“旁观”、“后顾”与“比照”,思考、绘制可能的“前瞻”。
古人说:“道可道,非常道。”愿这组报道能抛砖引玉……
田文阁
旧时,莒有八景,“书院夜诵”是其一。
莒之“书院”在莒城南关街南首路西,渊源很久,往上直溯至曾仕莒的孔门弟子曾参、卜商。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曾子、卜子即是其高足。
曾子(前505—前435),名参,字子舆,后世尊其为“宗圣”,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虽然曾参何时仕莒、留足多久,已不可考,但政绩卓著,声留后世。《孟子外书》记载,曾参仕莒,莒地旋即大治。
其后,曾子深得诸侯推重——“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换一句话说:莒,是曾参仕途的起点。
后来,孟子出游到莒地,这里还有曾子讲学的厅堂。孟子登上讲堂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有两三个男子跟着唱。莒地的老人说: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这样的音乐了,是圣人一类的人啊!
卜子,名商,字子夏。依《史记》,子夏少孔子44岁,到孔门受业是孔子自卫返鲁之后,在孔门诸弟子中,行辈较颜渊、仲由等为后。
卜子仕莒,在曾参之后。同为孔门弟子,曾参、卜商在莒地兴讲堂、教六艺,“传道、授业、解惑”。史料记,卜子对曾子所立之讲堂厚爱有加,并进而扩建,至今莒地仍流传不少卜子的传说。
后人为纪念两位先贤,在莒城西南隅设“二贤祠”祭祀。相传每当晨风夜露之际,犹闻朗朗书声从书院方向隐隐传来,于是便立石以志,名曰“书院夜诵”。
民国版《重修莒志·古迹》记:“卜子书院,州南一百三十里书院村有古寺,传卜子书院,有祠堂旧基,有晒书台,有文昌山。”
清代沂水人赵维新留诗《卜子晒书台》:“晨钟已去恐荒唐,夜诵书声入渺茫。祠上有基芳草绿,台边无字野花黄。蟹穿石窦含秋水,鸟挂山头曝夕阳。残碣断碑何处是,空余野老话文昌。”
明代监察御史、江西按察司佥事姚鹏《八景诗》之六《书院夜诵》:“曾闻夜诵最堪奇,灵爽洋洋如在兹。俨向西河敷教日,浑同东鲁执经时。千秋道脉传薪火,竟夜书声彻讲帏。幻景相承真异迹,斯文余韵至今遗。”
“二贤祠”被毁,是在20世纪那兵荒马乱的年代。
前几年,莒县修文街,听说规模很大,不知可否有“二贤祠”一席之地?
真希望游人至此,能聆听那源自孔夫子浑厚恳切的恂恂教言,重温曾子那醍醐灌顶的教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当然,也可重复一遍卜子的“体会”: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仅需三五间屋,茅屋也可……
2016年3月3日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