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校老师娃 > 新闻

5位老师+39个娃=两所学校

来源:大众网   作者:崔维成   2014-05-01 18:01:00

 

崔维春在给孩子们上课

师生一起在学校吃午饭

10个孩子围成圈上课

孩子写下想对老师说的话语

在莒县桑园镇的东宅科村里,有一所乡村小学,学校里只有两个老师和17个学生。出了东宅科村,往东北走6里路,有个后上庄小学,学校里只有三个老师和22个学生。桑园镇的这两所学校的5位老师中,陈为民已经从教37年,而他们中最年轻的崔维春,也已教了20多年书。扎根乡村,教书育人——对他们来说,与其说是一种奉献,不如说是一种习惯。

曾经,这两所学校还都是完全小学,学生数量也都曾达到200多。尽管教学条件有限,但是学生多的时候,熙熙攘攘的场面让学校显得更有活力。渐渐地,有的学生随父母外迁,中、高年级的学生被合并到其他学校,学生数量减少,老师也就随之少了。最终,两所学校都只剩下了一年级和二年级,且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班。6个10个11个12个,这是目前两所学校4个班级的学生数量。

有人说,这是“袖珍”班级,学生少岂不是更好教?但是,5名教师中目前只有4人授课,每个人几乎要负责本年级的全部课程,而且他们还担当着照顾学生生活及护校的责任。小班化,虽然是城市家长所向往的,但,这在乡村顶多就只是一个概念,其他配备跟不上,何谈优质教育。

这里的老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学生们也都很懂事,帮老师打扫卫生,收拾院子,认真学习。离家远的孩子中午只能在学校吃饭,帮孩子们热饭,早已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他们还将自己的饭菜分给孩子们吃,不能让忘记带饭的孩子饿肚子。而一个煤球炉子一只水壶,承担了孩子们喝水的问题。

老师们的不易与奉献,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教育部门给老师配送了柴米油盐,颁发荣誉证书,并让他们提要求。然而,憨厚的老师们并没有觉得他们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上级这么关心我们,我们受之有愧啊!”

一代代育人,一茬茬学生。在周边村子里,大家都知道有5位教师,在培养着他们的孩子们,教授他们知识,让他们在将来能更有出息。“我们这是库区,路都不好走,更别说别的条件了。他们坚守在我们这地方教学,委屈他们了。”学生家长表达了他们对老师们的深深敬意。

而对于这5位从教几十年的老师们来说,教书育人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做好了是应该,做不好是愧疚。”每天与孩子们在一起,他们都从不觉得累,有的只是质朴的一句话:“这么多年,习惯了。”

目前,在两所学校中间的位置,一所设有7间平房的新校正在建设中。本学期结束后,这两所学校将合并成一所小学,孩子们将搬到新校一起上课,新校名字延用只有17个娃的东宅科小学。而现有22个娃的后上庄小学,在存在了几十年之后,将永远地消失了。

面对他们,感激的话语也显得苍白。我们只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并深深记住。他们是管仁勇、陈为民、崔维春、魏代民、崔荣臣。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崔维成
分享:
更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