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航海日 > 详录

李云鹏:把握战略新机遇 推进航运新发展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4-07-11 16:22:00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本届中国航海日论坛!今天是我国第十个航海日,设立10年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航海日活动,有效提升了全民的海洋意识,促进了国内外航海文化和技术的合作交流,积极推动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今年的航海日活动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员服务发展”来展开,我认为非常切合当前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主题和重点。

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源远流长。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是我国对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路交通大动脉,开创了和平外交、贸易通航的悠久历史。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东盟国家时首次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传承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的价值理念,也顺应了当今和平、发展、共赢的时代潮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参与国家更多,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东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我们认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海洋强国、贸易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也为我国振兴远洋运输业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首先,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构建经济走廊,打造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海上经济大通道,对外可以加强海上通道的互联互通,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带来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内可以辐射中部地区,促进我国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融合发展,形成引进来、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也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同沿线国家利益汇合点的重要谋划。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进入发展的“新常态”,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配置模式 、增长趋势都出现了不同与往的新变化。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扩大我国同沿线国家、地区的利益汇合点,开展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可以增强我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主导影响,既可以保障自身安全和利益,又能够增进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

第三,为我国海运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当前国际海运业正处在一个艰难的复苏阶段,世界海运经济重心也在逐渐向亚洲、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转移。“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与建设为我国海运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战略方向,将带来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和战略发展机遇:比如通过制订完善配套政策,优化经济带上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枢纽港,提升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软实力;还可以吸引航运高端产业要素积聚,与经济带上的境外企业形成产业链互补,推动航运产业的深度创新。通过沿线国家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有望形成一个覆盖数十亿人口的共同大市场,在为多方发展提供不竭商机的同时,创造巨大的海运需求。

总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有利于优化我国海运资源配置,打造优势互补的海运产业链,提升海运、港口、造船、金融等产业要素价值与服务能力,为我国海运业发展开辟新的巨大空间!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在认识到历史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意识到加快我国海运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载体就是远洋运输,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远洋运输船队和若干强大的远洋运输企业,才能保障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海运大国、港口大国和集装箱运输大国。我国9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物资是由海运完成的,远洋运输贸易规模超过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20%;中远集团综合运力规模位于世界第二、连续多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全球货物吞吐量前10大港口中我国占据8席,全球前10大集装箱港口我国拥有7个;我国海运需求总量、集装箱运量多年居世界首位。

但我国海运业与世界海运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和我国作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我国拥有船队总规模虽超过1亿载重吨,但占世界船队的比例仅为8%左右,居世界第四位,在我国注册船籍的船舶数量更屈居第九位;中远集团、中海集团在世界集装箱市场份额合计仅为7.9%,我国远洋运输货物每年为25亿吨左右,但80%以上由外资航运公司承运;海运贸易是我国历年累计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项目,占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的95%以上。

21世纪,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谁拥有强大的海运业,谁就能占据海洋战略制高点。我们认为,拥有一支强大的远洋运输船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支柱。为此,结合行业实际和长远发展需要,我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促进我国远洋运输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制定振兴远洋运输业的国家战略。当前海运业正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航运周期的双重挑战,亟需加强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议把振兴远洋运输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振兴远洋运输业的若干意见”,制定“振兴远洋运输业发展规划”,提出远洋运输业发展的长远思路和即期政策;制定适合国情的“海运安全计划”,健全促进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进行布局和发展远洋运输业的制度;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制定《国际海运促进法》,为国家海运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制保障。

二是创建符合远洋运输业国际惯例的政策环境。远洋运输业具有明显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特征,船队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承受国际对手的竞争,接受国际市场的检验,如果国内、外政策环境差别较大,会直接导致我国远洋运输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此,在国家制定远洋运输业相关政策时,建议从行业实际需要出发,参照成熟国家的经验,使国际惯例优先于国内产业间公平原则,确保我国远洋运输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能够与国外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同时促进大量在海外注册、在海外经营的船队回归。建议按照国际船舶运输通用税制标准开展吨税制试点,对我国航运企业租用境外船舶和集装箱租金给予免税,对海员航行期间工资性收入免税。

三是促进远洋运输业与相关行业协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着纵深推进,企业和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需要我们用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审视自身发展战略,需要远洋运输业与港口、物流、造船、制造、金融、商贸、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搞好跨领域战略协同,以培育和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整体优势。

四是全社会形成关心关爱海员的良好氛围。就在上个月的25号,我们刚刚庆祝了“世界海员日”。国际海事组织曾这样评价海员:没有海员的贡献,世界上一半的人会受冻,另一半人会挨饿。而同时,海员是国际公认的特殊艰苦职业和高危职业。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和海员待遇的相对下降,近年来海员职业的吸引力在迅速下降,未来我国高级海员面临紧缺的严峻局面,这不利于我国远洋运输业长远发展,也不利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此,我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海员、关注海员、关爱海员,要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海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高品质服务,让海员就业更公平、劳动更安全、生活更体面!这次航海日论坛还专门确立了“海员服务发展”的主题和分论坛,我认为非常有意义!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李雪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