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日照走向海洋信心更加坚定 步履更加有力

2014中国航海日论坛在日照开幕 】 【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做主题演讲 】 【坛闭幕式将在12日上午举办

“大航海·新丝路”中国航海日论坛在日照闭幕

    7月12日上午,为期两天的“大航海·新丝路”2014中国航海日论坛在日照圆满闭幕。在闭幕式上,中国航海日论坛组委会主任徐祖远向... [详细]

杨军:日照走向海洋的信心更加坚定

    7月11日上午,“大航海·新丝路”2014中国航海日论坛在日照市顺利开幕。作为“东道主”,中共日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 [详细]

何建中:促进提高海员待遇 保障海员体面劳动

1.jpg

7月11日,以“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员服务发展”为主题的2014中国航海日论坛在山东日照举行。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副部... [详细]

张宝晨: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积极推动区域和平发展

1.jpg

7月11日上午,“大航海·新丝路”2014中国航海日论坛在日照顺利开幕。在开幕式上,国家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张宝晨做“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积... [详细]

杨军:日照走向海洋的信心更加坚定 步履更加有力

1.jpg

7月11日上午,“大航海·新丝路”2014中国航海日论坛在日照市顺利开幕。作为“东道主”,中共日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做《蓝色日照 海上... [详细]

张国发:改革创新是航海精神的精髓

2.jpg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成员张国发做《改革创新船员管理,促进船员健康发展》主题演讲,就中国海运集团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大船员... [详细]

李云鹏: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海员

1.jpg

7月11日上午,“大航海·新丝路”2014中国航海日论坛在日照顺利开幕。在开幕式上,中远集团总经理李云鹏做“中远集团在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角... [详细]

杜传志:日照港将全力打造联通海洋和中国的“西大门”

1.jpg

7月11日下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论坛在日照举办。来自交通运输部、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马达加斯加驻华使馆、港航企业及大学院校的... [详细]

  • 杨军:蓝色日照―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航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七月日照,阳光和煦,海风送爽2014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这里举办,这是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重要行动,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一件盛事。在此,我代表中共日照市委、日照市人民政府和全市290万人民,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日照改革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因港而立、依海而兴,拥有日照港、岚山港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陆域面积534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8.5公里,其中金沙滩64公里,海域管辖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沿海滩涂5060公顷。日照人民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由来已久,石臼、涛雒等为著名沿海商埠,1885年《日照县志》描述的“江淮红粟达神京,转运都由石臼行”,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日照商贸口岸的繁荣景象;日照安东卫是具有六百年历史的海防古城,与天津卫、威海卫、灵山卫并称“北方四大卫”;还有日照灯塔地理标志,无不昭示着这片土地历史悠久的海洋文明,见证着千百年来日照人民与海洋生息共的和谐共融1989年地级日照市建立以来,我们更加重视发挥港口航运和海洋经济的优势,深入实施港口立市战略,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总目标,大力推动港城一体、海陆统筹发展,阳光海岸、水运之都的独特魅力日益彰显

    2011年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日照成为蓝色经济区新的增长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时隔不到三年2013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历史高度、着眼世界大局、面向中国与欧亚、东盟合作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对于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亚太繁荣、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日照位于正在崛起的环黄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结合部,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与沿桥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交汇处,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素有两港通四海,一桥系欧亚的美誉,独特的地理区位使日照具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双重枢纽优势,让日照站在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走向海洋,是世界展的必然趋势和各国的战略取向。日照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顺应发展潮流,科学开发利用海洋,彰显蓝色优势,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崛起的过程。面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加快实施,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今天的日照,有条件、有优势、有信心在新战略、新布局中担当更重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这里海陆空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海港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条件。日照、岚山两港港区湾阔水深,不冻不淤,是天然深水良港。2013年已开放泊位48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18亿吨,远景吞吐能力6亿吨,已成为港口全国前十强,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日照航运资源丰富,与中远、中海和国际航运集团有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拥有山东最大的口岸通关服务中心。境内有三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和10条省道经过,随着青日连铁路、晋豫鲁铁路大通道、日照机场、潍日、枣临岚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日照港口立体化、智能化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优势更加突出。

    这里拥有广阔的腹地与市场。作为与丝绸之路基本重合的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起点,日照与连云港通过新荷兖日、陇海兰新、日照—侯马—西安和北疆铁路,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进入中亚五国,最终抵达鹿特丹、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全长1公里,辐射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我国境内贯穿8个省(,区内面积占全国的37%,人口占30%经过20余年的开发开放,沿线地区已成为一条国际性、开放型交通大动脉、经济大走廊。

    这里蓝色经济特色鲜明、支撑强劲。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大豆加工、石化、浆纸印刷包装等临港产业集群加快构筑,滨海旅游、港口物流业、海洋文化与创意产业、涉海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正在建设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是国家钢铁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重点项目,将形成铁1310万吨、粗钢1350万吨、一次材1300万吨的生产规模,对日照临港产业乃至全省经济发展将产生强劲的带动效应。2013年全市实现蓝色经济增加值685.37亿元,增长13.5%,占全市GDP比重达45.7%完成进出口总值330.4亿美元,增长30.6%,山东省外贸50强企业中日照占14家,居全省首

    这里有众多国家级发展平台集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首个中国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都落户日照。今年3月,日照被纳入东亚海上合作平台腹地。总面积160平方公里,以新产业、新生活、新生态为主题的日照国际海洋城,已被省政府选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点项目。今年5月,我市与土库曼斯坦土库曼纳巴特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开启了与中亚、东盟等“一带一路”城市合作发展的良好开端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历史永远铭记,六百多年前,郑和率团航行世界,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铸就了“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敢为天下先”的航海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星火相继、长盛不衰,并跨越海洋、超越国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六百多年后的2007年,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传承郑和精神,驾驶“日照”号帆船从日照出发,经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35000海里,历经2年半完成环球航行返回日照,在中国航海和水上运动史上树立起新的里程碑,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扩大开放、增进合作、和谐发展的蓝色通道,使日照成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蓝色日照的新起点。

    面向未来,日照走向海洋的信心更加坚定,经略海洋的步履更加有力。我们一定以这次航海日活动举办为契机,传承伟大的郑和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战略思想,全面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双轮驱动,着力抓好十大蓝色产业、十大基础设施和国际海洋城工程;发挥好日照“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在对接东北亚、联通东盟、服务中亚、辐射内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加重视航海事业发展,积极引进和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航海人才,加快优化通关环境,热情为航海事业和海员搞好服务,维护好海洋和海员的权益。我们期盼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城市、各港口建立深厚友谊、谋求深度合作,期盼着有更多的中字号、民字号、外字号大企业大集团来日照投资发展,共同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取得新突破、做出新贡献。

    2014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一帆风顺!谢谢!

     

  • 杜传志:发挥港口综合优势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次论坛。非常感谢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将这次活动地点选在“一路一带”节点城市日照。日照港作为全国沿海第九、全球第十二大港口,是日照市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在此,我代表日照港集团,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始终关心支持日照港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交往的重要途径。港口面朝大海、背靠陆地,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及沿途重要节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出海门户。

    73日至4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韩国期间,与韩方确定在今年年底前结束中韩自由贸易协议谈判,这为日照港对接、服务“一路一带”建设带来新的难得机遇。日照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打造“一路一带”的战略性支点。

    一、强化枢纽优势,打造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运输体系

    日照港1978年选址论证,1982年开工建设,1986年开港开放。2006年开港开放20周年之际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沿海最年轻的亿吨大港。2010年突破2亿吨,四年再造一个亿吨港。2013年突破3亿吨,三年再上一个亿吨台阶。在不到30年时间里吞吐量突破3亿吨,走过了许多世界著名港口上百年的发展历程。

    日照港总体规划了石臼、岚山两大港区、280个泊位、6亿吨以上通过能力。目前已建成煤炭、矿石、原油、集装箱等专业化泊位50个,泊位等级达到30万吨级,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直通港口的新菏兖日铁路向西与陇海铁路相汇,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经中亚、西亚直达荷兰鹿特丹;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今年年底将建成通车,直达港区。

    连接港口的疏港高速与日兰、沈海高速公路相通,4条国道干线通往全国各地,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

    日照至江苏仪征、日照至山东东明、日照至河南洛阳三条输油管线已建成两条,直接联通原油码头与石化企业。

    港口码头与后方临港企业通过皮带机相互连接。日照港已经形成整合航运、铁路、公路、管道、皮带等多种运输方式、大进大出、快集快疏的综合运输格局。

    对接“一路一带”规划建设,日照港将充分发挥枢纽优势,全力打造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联通海洋和中国“西大门”。

     

    ◆加快建设大型原油、矿石、煤炭、集装箱、散粮等专业化泊位,扩建堆场,提升码头和堆场的能力优势。

    ◆配合疏港高速、铁路通道、输油管线、皮带运输机建设和集装箱航线开发,进一步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实现多式联运的无缝对接,巩固大吞大吐、重来重去、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输优势。

    ◆加快发展大陆桥运输、过境运输,加强与韩国、中亚等国家的交流合作,将日照港建设成为连接“一路一带”的现代综合运输枢纽。

    二、放大物流贸易,打造以港口为平台的自由贸易基地

    日照港是典型的外贸型港口,外贸吞吐量占比达到71%,居中国沿海十大港口首位。港口、临港及腹地贸易活跃,日照港集团去年贸易额超过120亿元,港口周边有各类物流贸易企业600余家,全国十大铁矿石贸易商中的四家、全国最大的大豆贸易商总部均在日照。

    日照港铁矿石进口量和镍矿、大豆、木片吞吐量多年来始终保持中国沿海港口首位,成为影响相关货物物流贸易行情的重要参考指标。日照港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原材料和能源物流中心。

    着眼于促进“一路一带”地区间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着眼于服务中韩自由贸易,日照港将全力打造以港口为平台的自由贸易基地,服务跨境贸易和过境贸易。

    ◆加快推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临港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和内陆“无水港”建设,丰富物流贸易载体。

    ◆大力发展信息、金融、经贸等物流增值服务,推动物流贸易业务联动发展。

    ◆加强商贸合作,吸引东亚、东南亚、中亚客商落户日照,放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

    三、坚持开放合作,打造以港口为枢纽的资源配置中心

    顺应“经济全球化、经营联盟化、业务物流化”发展趋势,日照港多年来坚持开放合作,先后与中石化、中石油、兖矿集团、山东钢铁、新加坡裕廊港等70余家国内外大型企业成功合作,业务范围涵盖港口装卸、物流贸易、建筑制造、房地产、金融、旅游等多个领域。

    坚持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双轮驱动,自2006年日照港在上交所首发上市以来,88次融资累计80.8亿元,成为中国境内资本市场融资次数最多、融资速度最快的上市企业,2014年又在香港成功发行8.5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 

    日照港的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优势业务和优良资本的汇集,而且吸引了铁路通道、原油管线、钢铁基地等重大项目向日照集聚,促进了钢铁、汽车、石化、浆纸、海洋装备、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依托自身功能和市场机制,日照港已经成为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资源“洼地”。

    围绕促进“一路一带”经济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产业资源的高效配置,日照港将全力打造以港口为枢纽的资源配置中心。

    ◆全面推进港口功能转型升级,吸引优势产业、资本和项目落户,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整合港口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港口业务与临港产业互动发展。

    ◆在“请进来”的同时坚持“走出去”,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推动部分业务和资产海外上市,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海洋陆地两种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一路一带”提供重要资源支撑。

    四、传承郑和精神,打造以港口为载体的文化传播摇篮

    历史不会忘记,郑和七次下西洋创造了许多辉煌的经典,郑和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宝贵精神财富。郑和精神所蕴藏的敬业献身、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建设海洋强国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更是建设“一路一带”的文化磁石。

    在传承、发扬郑和精神的基础上,日照港结合自身实际,凝练培育了独特的企业文化——阳光文化,构建了“传载真诚、追求卓越、共享阳光”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发展港口、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成就员工”的历史使命,树立了“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的企业愿景,形成了“艰苦创业、励志践行、拼搏奉献、激情超越”的企业精神。

    阳光文化中真诚、开放、和谐的文化元素,不仅与郑和精神一脉相承,而且与开放、包容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理念同频共振,成为引领日照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面向未来,日照港将进一步弘扬郑和精神,丰富阳光文化内涵,不断增强阳光文化的内聚力、驱动力,为港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内涵支撑和智力支持。以郑和精神和阳光文化为引领,推进港口持续创业、转型升级,将日照港建设成为国际强港、世界名港,成为“一路一带”上一颗闪耀着先进文化永恒魅力的璀璨明珠。

    女士们、先生们!

    风起水涌,沧海桑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建设,注定将为我们创造新的辉煌业绩提供难得历史机遇。日照港将坚定不移地巩固好、利用好自身综合优势,在对接、融入“一路一带”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们期盼与各界朋友建立深厚友谊、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在“一路一带”规划建设中实现新突破、作出新贡献。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 李云鹏:把握战略新机遇 推进航运新发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本届中国航海日论坛!今天是我国第十个航海日,设立10年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航海日活动,有效提升了全民的海洋意识,促进了国内外航海文化和技术的合作交流,积极推动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今年的航海日活动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员服务发展”来展开,我认为非常切合当前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主题和重点。

    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源远流长。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是我国对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路交通大动脉,开创了和平外交、贸易通航的悠久历史。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东盟国家时首次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传承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的价值理念,也顺应了当今和平、发展、共赢的时代潮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参与国家更多,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东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我们认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海洋强国、贸易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也为我国振兴远洋运输业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首先,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构建经济走廊,打造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海上经济大通道,对外可以加强海上通道的互联互通,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带来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内可以辐射中部地区,促进我国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融合发展,形成引进来、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也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同沿线国家利益汇合点的重要谋划。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进入发展的“新常态”,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配置模式 、增长趋势都出现了不同与往的新变化。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扩大我国同沿线国家、地区的利益汇合点,开展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可以增强我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主导影响,既可以保障自身安全和利益,又能够增进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

    第三,为我国海运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当前国际海运业正处在一个艰难的复苏阶段,世界海运经济重心也在逐渐向亚洲、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转移。“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与建设为我国海运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战略方向,将带来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和战略发展机遇:比如通过制订完善配套政策,优化经济带上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枢纽港,提升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软实力;还可以吸引航运高端产业要素积聚,与经济带上的境外企业形成产业链互补,推动航运产业的深度创新。通过沿线国家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有望形成一个覆盖数十亿人口的共同大市场,在为多方发展提供不竭商机的同时,创造巨大的海运需求。

    总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有利于优化我国海运资源配置,打造优势互补的海运产业链,提升海运、港口、造船、金融等产业要素价值与服务能力,为我国海运业发展开辟新的巨大空间!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在认识到历史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意识到加快我国海运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载体就是远洋运输,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远洋运输船队和若干强大的远洋运输企业,才能保障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海运大国、港口大国和集装箱运输大国。我国9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物资是由海运完成的,远洋运输贸易规模超过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20%;中远集团综合运力规模位于世界第二、连续多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全球货物吞吐量前10大港口中我国占据8席,全球前10大集装箱港口我国拥有7个;我国海运需求总量、集装箱运量多年居世界首位。

    但我国海运业与世界海运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和我国作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我国拥有船队总规模虽超过1亿载重吨,但占世界船队的比例仅为8%左右,居世界第四位,在我国注册船籍的船舶数量更屈居第九位;中远集团、中海集团在世界集装箱市场份额合计仅为7.9%,我国远洋运输货物每年为25亿吨左右,但80%以上由外资航运公司承运;海运贸易是我国历年累计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项目,占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的95%以上。

    21世纪,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谁拥有强大的海运业,谁就能占据海洋战略制高点。我们认为,拥有一支强大的远洋运输船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支柱。为此,结合行业实际和长远发展需要,我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促进我国远洋运输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制定振兴远洋运输业的国家战略。当前海运业正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航运周期的双重挑战,亟需加强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议把振兴远洋运输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振兴远洋运输业的若干意见”,制定“振兴远洋运输业发展规划”,提出远洋运输业发展的长远思路和即期政策;制定适合国情的“海运安全计划”,健全促进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进行布局和发展远洋运输业的制度;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制定《国际海运促进法》,为国家海运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制保障。

    二是创建符合远洋运输业国际惯例的政策环境。远洋运输业具有明显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特征,船队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承受国际对手的竞争,接受国际市场的检验,如果国内、外政策环境差别较大,会直接导致我国远洋运输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此,在国家制定远洋运输业相关政策时,建议从行业实际需要出发,参照成熟国家的经验,使国际惯例优先于国内产业间公平原则,确保我国远洋运输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能够与国外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同时促进大量在海外注册、在海外经营的船队回归。建议按照国际船舶运输通用税制标准开展吨税制试点,对我国航运企业租用境外船舶和集装箱租金给予免税,对海员航行期间工资性收入免税。

    三是促进远洋运输业与相关行业协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着纵深推进,企业和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需要我们用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审视自身发展战略,需要远洋运输业与港口、物流、造船、制造、金融、商贸、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搞好跨领域战略协同,以培育和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整体优势。

    四是全社会形成关心关爱海员的良好氛围。就在上个月的25号,我们刚刚庆祝了“世界海员日”。国际海事组织曾这样评价海员:没有海员的贡献,世界上一半的人会受冻,另一半人会挨饿。而同时,海员是国际公认的特殊艰苦职业和高危职业。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和海员待遇的相对下降,近年来海员职业的吸引力在迅速下降,未来我国高级海员面临紧缺的严峻局面,这不利于我国远洋运输业长远发展,也不利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此,我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海员、关注海员、关爱海员,要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海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高品质服务,让海员就业更公平、劳动更安全、生活更体面!这次航海日论坛还专门确立了“海员服务发展”的主题和分论坛,我认为非常有意义!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上一张
下一张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