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晃二十多年,那时候刚上学不久,跟着母亲、奶奶和村子大娘、婶子们推着小推车去7里外的小莲村交“提留”。交“提留”的地方在204过道边上,从我们村去,正好翻过莲村西岭。岭上的路,是村子去城里的路。依稀记得那个场景,交完“提留”后,在这条回家的路上,岭的最高处,母亲把小推车竖起来,我爬到小推车上,母亲说:“你看看你奶奶她们走到哪里了?”然后,我爬到小推车上遥望的场景,就深深镌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我望见,那条遥望的土路,远远地延伸到城里去……
四年级的时候,我随着父母经营小生意到城里上学,每周末回家。适逢下雨后,坑坑洼洼。好在我们只是自行车,不会像汽车一样趴窝在坭坑里。
后来,“村村通”工程开始了。这条路也被水泥硬化,父亲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和母亲在路上畅快地奔驰。无数乡亲和我们一样,有了一条通畅的去城里的路。每逢日照大集的时候,这条路上,更是络绎不绝的河山前各个村子们的乡亲,有些骑上了三轮车,一溜烟就到了西环路,就算是钻进城里了。还有后山前、后时家官庄的老汉儿,几十年如一日,捆上一车山柴去赶集。虽然年迈,但是却可以看到他们踩着风一样的脚步,独轮车轻盈地奔跑。平坦的路,不再有他们散落的枝桠。
不久,同三高速公路开始建设,从莲村西岭穿过,长龙一般向南方延伸而去,越过我那条回家的路。虽然我们村乡亲百姓是没条件“享用”它的,但是它在我们旁边开了个出口,就像给我们敞开一个希望。它开始让我畅想远方,开始充满对远方的希冀。每次回家,从它身下穿越而过,都会畅想有一天奔驰到远方。终于,读大学的时候,我选择了遥远的广东,正是这条高速公路远去的地方。我坐上去青岛的大巴车,大巴车从村子边的出口驶上高速。那一刻,仿佛又看到那个站在小推车上向远方遥望的小时候的我。
放假的时候,父亲会骑着三轮车去城里接我,从那条水泥路回家,每次开学,又从此而过,多少“遇见”那个站在小推车上向远方遥望的小孩儿。
童年不再,未来可期。我未想过有一天会与这条联系未来的小路说再见———是的,有一天,这条联系村子与城里的大路终于成了小路。
2010年大学毕业,我在新市区上班,骑摩托车翻越三柱山岭,走山海路和北京路,几乎很少再走那条水泥路。那时候,村前的山海西路开始修建,向远方的大山深处延伸。上学出去了几千里,家乡却还未走遍,怀着对家乡未知远方的期待,十一假期的时候,我骑着摩托车顺着正在修建的山海西路坎坷地向西奔去,到了当时路尽头的南湖。随着路的延伸,我的视野也越来越广袤。如今,我已经可以驾车从山海西路直接到浮来山看那一袭黄金甲。不用再辗转好几辆车去圆那个“秋天的梦”了。如今,城乡公交又填补了山海西路公共交通的空白,乡亲们出门向东可以坐公交车沿着山海路到大海边,向西可以沿着山海路去莒县到浮来山看千年银杏。乡里乡亲也更多地是走宽敞通畅的山海路去城里,那条小路几近荒废。
也未曾想,那个我站在小推车上遥望的地方,如今真的成了记忆———青连铁路通畅而过,沿线是新修的东港大道,沿着青连铁路直达迎宾路。
交通通畅发达,生活出行便捷。7年后,表妹也负笈广东,不必再如我般辗转青岛坐两天一夜火车。她乘坐飞机,一溜烟地功夫便到了。
我想,或许,那条回家的路又会回到从前的土路,但是,总有很多路,在变迁发展中,慢慢完成它的使命,归于沉寂……
推荐阅读
-
近日,日照科技文化中心及体育公园建设运营指挥部召开日照市科技馆展陈方案专家评审会[详细]
-
转眼又到了冬天,杨召相的护林生涯在弯弯曲曲的五莲山小路上已经走过了十余载[详细]
-
12月13日上午10:45,日照奎山综合客运站日照汽车站候乘大厅入口处,进行了一场“爱心接力”。[详细]
-
爱车被撞,没发现肇事者,却在车上找到一张“自首”的小字条。[详细]
-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考研学子一天的复习时间超过了17个小时,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1点半。[详细]
-
将装有两个身份证以及2100余元现金的钱包交到了经理手上并做了记录,并想尽办法联系失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