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大战”落幕 业界达人咋说?
来源:新华社 2016-03-16 10:21:00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备受关注的“人机大战”终于落下帷幕,谷歌“阿尔法围棋”以五局四胜力压李世石取胜,这让更多人第一次直观了解到人工智能技术究竟已经走了多远。而当比赛胜负尘埃落定后,仍留下很多尚待解答的疑问:未来人工智能将走向何方?人工智能会全面超越人类吗?来看看业内达人对此如何作答。
问题一:如何看待“阿尔法围棋”的胜利?
“阿尔法围棋”开发者德米什·哈萨比斯说:“通过分析职业选手的下棋策略,我们尝试建造一个能够学会如何与最顶尖棋手对弈并最终击败他们的系统。我们非常高兴成功实现这个里程碑式的目标,这也是我长久的梦想。我们希望未来能将相关技术应用到其他极富挑战的领域——从实时翻译到智能手机语音助手和医疗保健。”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天文物理学教授、机器学习公司Wise的联合创始人乔舒亚·布卢姆认为,“阿尔法围棋”的胜利是重要成就,而且来得比大多数人预料的要早得多。但她觉得这一事件有些被过度渲染。
美国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首席执行官奥伦·埃齐奥尼表示,这是“深度思维”公司优秀团队所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但它只是整个人工智能历史的一小步。设计出能应对多种任务、理解语言、基于常识进行推理、处理复杂与模糊情形的人工智能仍要再等几十年。
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员费利克斯·希尔说,尽管“阿尔法围棋”程序击败了韩国棋手李世石,但这并不能说明电脑未来就能处理现实世界所有复杂问题,比如理解人类语言。因为围棋问题还是相对简单的,围棋中的组合变化虽数以十亿计,但这种变化的可能性是终究有限、相对独立且能被轻易描述出来的。
问题二:人工智能会全面超越人类吗?
埃齐奥尼认为,这种情况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发生,至少25年内肯定不会发生。一名5岁儿童的智能程度比任何现有的人工智能程序都要复杂、智慧得多。人工智能系统的真正未来是协助人类取得前所未有、有益于社会的成绩,短期内的担忧应该集中在其对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方面。
他还说,我们还处在人工智能研究的早期阶段,现有人工智能系统还不能阅读小学课本,缺乏基本常识,比如不能理解物体因地心引力落到地面的现象。普通孩子轻易能做的大多数事,对人工智能来说还极为困难,人类比看上去要聪明得多。如果因毫无道理的恐惧限制人工智能发展,就可能失去本来可以造福人类的技术进步。
布卢姆也认为,“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有可能超越人类,但人类仍会在许多表明‘我们之所以是人类’方面占据上风”。人工智能最有潜力超越人类的方面是处理海量数据。比如IBM的“沃森”机器人可以阅读大量医疗日志,基于患者症状给医生提出重要治疗建议。但人工智能不能代替医生,不能代替人类从事许多需要抽象思维的工作,不能在需要人类有创造力的地方代替人类。
问题三:人与机器怎样聪明相处?
埃齐奥尼说:“我认为有关邪恶机器人的想象是被误导了。机器没有自主选择性,它们只是人类的工具。‘阿尔法围棋’不‘知道’它赢了比赛,它没有‘选择’下围棋。与其说它像人脑,不如说它更像一个计算器。‘阿尔法围棋’没有任何自主选择性,我对它毫不担心。”
而在布卢姆看来,人工智能工具与人类的和谐共存就如同人们“戴眼镜”一样,“许多习惯戴眼镜的人会说,如果不戴眼镜,他们就不像自己了。正如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同样可以合理认为人工智能是人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这已开始成为现实”。
问题四:人工智能未来走向何方?
希尔认为,他希望“阿尔法围棋”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最终能应用到计算机的语言学习上,尤其是用来设计能模仿人类对话的智能系统。但这并非易事,因为其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几乎是难以计算和无限的。苹果和谷歌在分别开发Siri和Google Now这类智能语音助手上所面临的挑战要远多于让电脑学会下棋。
埃齐奥尼说,人工智能的进步是缓慢的,还远未解决对自然语言的理解、推理、常识性知识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技术显然非常厉害,未来这两方面的实际应用会越来越多,智能机器人商业服务平台也会越来越多。
布卢姆说,未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如何让人工智能系统用较少的电能进行运算。“阿尔法围棋”所用的能量是一名人类棋手执行相同任务所用能量的1万倍。如果计算机在完成像围棋那样困难任务的同时,所耗能量同人类执行同样任务所用能量相当,那会是又一个成就,特别是当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应用于耗电量更小的移动环境时。(执笔记者彭茜;参与记者:马丹、林小春、张家伟)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