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棋事》专访王汝南:且行且止 另一种棋者风范

来源:新浪体育   作者:思琼   2014-08-21 14:32:00

王汝南(新浪体育资料图)

王汝南(新浪体育资料图)

  新浪体育讯 也许就是这样。也许只能这样。王汝南先生作为新中国围棋事业的见证者,他的经历宛如弈局的变幻风云:有时一路高歌,有时遇到的似乎是望不到头的循环劫……但落在棋盘上的每一子都当是力量,当是精神的方向。

  应该说,王汝南先生的围棋人生就是新中国围棋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人生可遇不可求,要说能让他干上围棋这一行,还真要感谢1960年开始的那三年自然灾害。否则他应该还是会依照着传统的理念去学堂读书,然后考大学。那样的话,也许会出现一个学者王汝南,而中国围棋界则会损失一名优秀的棋手,一名受人景仰的老师与先行者。

  那时的他才14岁,是一个聪明沉稳的安徽少年。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天意,王汝南进了少年围棋集训队,而这段历史,是圈内人大都知道的往事:出色对弈的成绩,让王汝南毫无悬念地被选进了国家运动队,成为一名专业围棋选手。这听起来有点像传奇,但事实就是这样:仅仅经过四十多天的培训,王汝南就坐稳了少年围棋组的头把交椅,虽说当时的他并未完全确认自己就是要干这行。但对处于自然灾害,物品短缺处境的人们而言,道路往往是没有选择的。其实,当时吸引他进入围棋队的并不是围棋,对一个尚在成长期的少年来说,队里的运动灶远比那些黑白子的魅力大得多。可不管怎么样,他到底是入行了。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

  王汝南说,工作与事业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一旦工作成为了事业,你就会有一种无法推脱的责任感,那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你一旦了解围棋,就会被它深深地吸引。经过了初期的训练,热爱已然无可避免。王汝南开始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围棋训练之中。他希望能够赶超日本为国争光,为祖国的围棋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在那段时间,王汝南成绩斐然,他的光彩受到了大众的瞩目,人们惊诧这小小少年的精湛棋艺。期待着他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命运多险滩,这样的美好时光只有六年的时间。1966年中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1970年,中国围棋队被宣布解散。那是一个全民破四旧的年代。王汝南在回忆那一段历史时说:传统的不就是旧吗?从好的方面说是传统,但负面的词不就是旧的吗?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围棋已然逃不出被清扫的命运。据说,当时军管会的一个头目在一个公开场合说:吃饱了,喝足了,坐在那里下围棋,不是修正主义是什么?

  那是一个政治挂帅的年代。中国围棋步入了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王汝南原本已经开始的璀璨人生,也由此开始急转直下。

  当时的国家围棋队是由立下赫赫战功的陈毅老总一手组建的。到了文化大革命,这个曾经南征北战的老元帅却已四面楚歌。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原来主持军委工作的贺龙,在担任国家体委主任之后被打倒了。原因是认为他要搞二月兵变!虽然莫须有,却也是莫口难辨。来看看原来国家体委下设的项目范畴:航空,航海,射击,陆海空全面覆盖。这种以国防体育为蓝本的设定,怎能让一些当权者不起疑心?那是一个非常时期,由于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化,国家体委已然成为众矢之的。而王汝南他们也不得不停止了围棋的训练。作为棋手,这样的政治历练似乎有过于面对盘中的险境。

  不过,即使是最错综复杂的时期,也会有光亮从厚厚的云层中透出。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围棋的命运。权高位重的他或许可以拯救已经岌岌可危的中国围棋。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国家总理周恩来。

  军事接管体委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一连串的斗批改后,军管会上报中央要撤销围棋队。说到这一段历史,王汝南甚至可以说出当时的每一个细节。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周恩来批复的结果,可以说这是一场非同小可的对弈。因为对弈的结果关系着中国围棋的命运。“围棋不是撤销的问题,斗批改即可。”简单的批复体现的是政治家的睿智。总理的态度已然很清楚——斗批改可以,撤销不可以。得知批复结果,王汝南暗暗地松了口气。

  当然,还有再次的较量。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军管会再次上报撤销围棋队的提案。这次,总理的回答更为明确:围棋还有国际交往的任务,要留种子。话已至此,想必围棋队应该可以度过这一劫了吧?但当时,真正掌控军管会的是军委办事处的黄吴李邱,也就是林彪底下的那一班人。虽然表面上他们要尊重总理的意见,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总理说要保留种子,那么就把围棋队的人保留到工厂去吧。于是,王汝南与陈祖德等七个人,被下放到北京的第三通用机械厂。

  工厂成了“围棋种子”的保留地。可以想象,王汝南当时的心情有多么沮丧。围棋对他而言是其倾注了全部热血与青春的地方,那是他打算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没想到,却屡屡涉险,落得如此结局。可当王汝南看到神州大地,到处红旗飘飘,人们纷纷涌向农村,涌向工厂,文化领域到处一片荒凉的时候。王汝南虽是情绪低落,却也无可奈何。围棋被束之高阁。休棋吧。潜龙在渊的时期,王汝南只有等待。

  当然,光明一定会重现。

  1973年,王汝南与他的队友们终于可以开始下棋了。苦难是经历,也是财富。对他而言,围棋是一个宽广的舞台。那上面有棋手,还有为之奋斗的其他角色。这些角色都是发展围棋事业不可或缺的存在。譬如,教练;譬如,管理者。王汝南知道自己已经过了创造成绩的最好年龄。他开始把自己的精力逐渐倾注到培训年轻棋手和管理棋院的工作之上。1985年,王汝南调任中日围棋会馆当馆长,之后又成为了中国棋院领导班子中的元老。按照他的话说,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从棋手到教练再到管理者,每一次转身,王汝南都转的极富历史感,都是可以被定格的一瞬。而他的人生也总是与中国的围棋发展紧密相连,不相离弃。起起伏伏的排铺,这到底是对局的需要?还是宿命的安排?

  2003年,王汝南接替陈祖德出任中国棋院院长。那时,中国围棋正受到强势发展的“韩流”的打压,很长时间与世界冠军无缘。王汝南运筹帷幄,按部就班开展各项工作,2005年常昊夺取应氏杯冠军,成为中国围棋里程碑式的胜利,古力、孔杰随后崛起,成为那个时代的三驾马车,与韩国全面抗衡。厚积而薄发,2013年,中国围棋迎来了最辉煌岁月,包揽了全部6项世界冠军。此时的王汝南早已退休,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围棋去了。

  在王汝南来看,现在是中国围棋在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这个好的定义不仅来自中国队获得冠军的数量,还来自围棋所得到的社会认知度。因为,围棋的精彩并不止于输赢。正如棋盘上那些辉煌处,靠的尽是子子之间的无声衔接。

  吴清源和藤泽秀行是王汝南最佩服的棋手。他们是围棋界的泰斗,永远的天王巨星。虽然这样的人寥若晨星,但却会照亮未来。王汝南说,不同于其他的流行文化,围棋之性静若空谷。属于围棋的明星,一定是深入体悟的践行者。王汝南无意中踏上的这条路,漫漫中其修远兮,对他而言,棋手也好,管理者也罢,那一种与弈同行的精神与风范都同样让人仰止。当然,让人仰止的从来不止是天边熠熠的星光,还自有前行者一路行来的风尘。因为,那也是一种流淌在浩宇间的绝响。

  (文/思琼)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王仕瑞

分享:
更多